習近平主席的復信強有力地推動中日青少年交流

——“熊貓杯”日本青年感知中國征文大賽2019頒獎儀式暨五周年紀念文集首發式側記

2019年08月03日09:34  來源:光明日報
 

“當初寫信的時候,完全沒想到會收到習近平主席的回信。能收到習近平主席的回信,我感到特別開心。非常感謝習主席在百忙之中給我回信!”多次在“熊貓杯”全日本青年征文大賽中獲獎的日本青年中島大地,31日在“熊貓杯”征文大賽頒獎儀式上談到這封特殊的回信時,掩飾不住激動。

習近平主席的復信強有力地推動中日青少年交流

7月31日,“熊貓杯”日本青年感知中國征文大賽2019頒獎儀式暨五周年紀念文集首發式在東京舉行。圖為參賽青年代表中島大地在活動上致辭。資料圖片

7月31日,“熊貓杯”日本青年感知中國征文大賽2019頒獎儀式暨五周年紀念文集首發式在中國駐日本大使館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國駐日本大使館、中國外文局人民中國雜志社、日本科學協會共同主辦,我駐日本大使孔鉉佑、公使郭燕、人民中國雜志社總編輯王眾一、日本財團理事長尾形武壽、日本科學協會會長大島美惠子,以及獲獎青年、受邀嘉賓及中日媒體記者約200人出席儀式。

“熊貓杯”征文大賽創辦於2014年,以“@Japan 我與中國”為主題,面向16歲至35歲的日本青年征文。由於征文語種為日語,隻要對中國有所思考,不會中文的日本青年也能參與到投稿中來。大賽舉辦6年來,參賽者連續5年覆蓋日本全部47個都道府縣,收到投稿數量逾2500份。

6月25日,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大阪峰會前夕,給“熊貓杯”參賽者中島大地復信,在中日兩國引起強烈反響。兩國各界對今年大賽的關注度隨之大幅升溫。今年大賽共計收到513份投稿,經過主辦方評委的嚴格評審,最終評選出優秀獎10名、入圍獎10名、佳作獎35名和組織獎3名。其中,組織獎分別被東京農工大學、慶應大學、獨協大學摘得。

兩國人民友好的未來寄望於青年一代

孔鉉佑大使在致辭中回顧了大賽6年來走過的歷程並表示,習近平主席復信大賽獲獎者,鼓勵中日兩國青年加強交流互鑒、增進相互理解、發展長久友誼,為開創兩國關系更加美好的明天作出積極貢獻。這不僅在中日兩國引發強烈反響,也令主辦方備受鼓舞。孔鉉佑強調,當前中日關系保持改善向好勢頭,兩國首腦就共同致力於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系達成共識,確認要進一步拉緊人文紐帶,加強兩國青少年交流,促進兩國民眾相知相親。他期待獲獎者訪華團用自己的行動促進中日民心相通,為兩國關系發展注入正能量。

王眾一總編輯在致辭中談到,《人民中國》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促進中日間的相互理解,“熊貓杯”是近年來促進中日民間、青年、文化層面交流的新嘗試之一。王眾一認為,習近平主席復信“熊貓杯”參賽者不僅是對參賽者的鼓勵,其中還包含了習近平主席著眼未來,對中日人民友好的期望。主辦方將立足現有基礎,面向未來,打造“熊貓杯”升級版。

尾形武壽理事長在致辭中回顧了20世紀80年代日本財團首任會長笹川良一與鄧小平交往的故事。尾形認為,過去35年日中關系雖時好時壞,但不管政治關系如何變化,日本和中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文化源自中國,民間人士,特別是青年一代應加強相互理解,到對方國家實地走走,親身感受並認知鄰國的真實面貌。

大島美惠子會長感慨,通過“熊貓杯”,她結識了一大批認真思考中國的日本青年。讓她尤為欣喜的是,青年朋友充分利用“熊貓杯”訪華的機會,擴大了中日交流的朋友圈。她期待今年參與訪華的獲獎者能進一步擴大與中國青年的交流,並通過社交媒體介紹自己看到的真實的中國。

獲習近平主席復信的參賽青年代表中島大地出席儀式並發表感想說,習主席在復信中提到“兩國人民友好的未來寄望於青年一代”,讓他深受感動與鼓舞。他堅信習主席的復信將強有力地推動以“熊貓杯”大賽為代表的中日青少年交流。中島大地在大學時學習中文,研究中國文學,經常參與兩國交流活動。他表示,自己在參與交流的過程中,發現中國人民充滿善意,這讓他增強了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動力。對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研究、對中國許多地方的實地考察,讓中島大地收獲滿滿,“中國文化為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著眼當下,中島表示如今大量的中國朋友通過來日旅行、留學,加深了對日本的理解,相比之下,日本在這方面尚需努力。近期中國科幻小說《三體》在日熱銷,說明日中兩國在文化方面的喜怒哀樂存在共通之處。他期待,今后日中兩國在強化面對面交流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強文化交流。

五年征文融匯日本青年對華感知和思考

當天還舉辦了“熊貓杯”五周年紀念文集首發式。據介紹,該文集收錄了2014年至2018年征文大賽的50篇優秀獎獲獎作品等。相關內容分別以中日文對照的形式呈現,並加入作者們的訪華感想或獲獎感想,以及到中國各地參觀的圖片,旨在與讀者共享日本青年對於日中關系的所見所感、所思所想。王眾一代表文集編輯委員會介紹,文集將於近期在中日兩國同步發行,希望有更多中日友人讀到這份來之不易的成果。今年的獲獎作品延續了往年的多元化視角。作品中既有對現代中國發展的獨到見解,也有對中日間歷史問題的深刻反思,同時還有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中國人形象躍然紙上。

來自京都大學研究生院的大谷琢磨在作品中分享了在烏干達感受到的“中國”。與西方媒體炒作的負面形象截然相反,大谷看到的是在中國對非援助與投資下,烏干達迅速鋪設了城市道路交通網,當地居民生活變得便利﹔來自中國的物美價廉的產品,極大提高了包括他在內的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大谷在文中呼吁,作為鄰國,日本應與中國一道為構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建言獻策,這對於未來發展以及消除世界范圍的貧困至關重要。

來自慶應大學文學部二年級的清水若葉則在一次參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過程中,反思侵華日軍第731部隊在哈爾濱犯下的罪行。人體試驗、活體解剖的罪行看似遙遠,其實不遠。清水認為日本應承認過去在華犯下的罪行,並採取與之相符的態度反省歷史問題。

來自東京農工大學一年級的田頭尚大通過描述自家的三色貓與中國人鄰居養的暹羅貓“交朋友”的現象,生動講述了一家人從對中國人鄰居敬而遠之,再到發現共同點,“以貓會友”,最后與鄰居結下深厚友誼的故事。田頭在作品中感嘆日中關系雖然有許多課題尚未解決,但至少國民之間在個人層面應正視彼此,培育友誼。

據悉,20名獲獎者訪華團於8月2日至8月8日前往北京、西安訪問一周,在參觀體驗中國文化景點的同時,與兩地中國青年展開面對面的交流。

光明日報駐東京記者 張冠楠(光明日報東京8月2日電)

《光明日報》( 2019年08月03日 08版)

(責編:袁蒙、許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