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孫曉雨】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7日報道,日本消費者在購買電視時優先日本品牌的情況已經成為“過去時”。取而代之的是,海信等中國品牌電視在日本消費佔比增加。中國電視制造商通過增加產品性價比,從2024年夏天起,佔據了日本電視銷售的大部分市場份額。
《日本經濟新聞》與日本調查公司BCN合作,追溯了自本世紀初平板電視首次出現在市場上以來,主要電視品牌在日本的市場份額變化情況(以銷售台數計算)。數據顯示,2024年1—9月,中國電視制造商在日本佔據了49.9%的市場份額。按企業劃分,收購了原東芝旗下電視品牌“REGZA”的中國海信以40.4%的市場份額位居首位。其次是日本索尼(9.7%)、中國電視制造商TCL(9.5%)和日本鬆下(9.0%)。按單月情況看,今年7月份以后,中國電視制造商的市場份額一直保持在50%以上。
報道稱,過去十多年裡,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面板不斷涌現,大屏幕競爭愈演愈烈。此外,通過手機觀看視頻內容變得越來越普遍,日本消費者對大屏幕和畫質的關注不如以往。平板電視在日本市場的平均售價也呈下降趨勢,2024年1—6月與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四成。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電視企業開始發揮自己的性價比優勢。例如,日本電視制造商和中國電視制造商都在開發銷售“微型LED液晶電視”,但索尼和鬆下將其產品定位為高端液晶產品,而中國廠商則兼顧性能和價格,以滿足日本消費者需求。
《日本經濟新聞》認為,2020年新冠疫情限制了人們的活動,導致日本家庭對視頻和其他娛樂產品的需求增加,TCL等以高性價比產品為強項的中國電視制造商抓住了這一機會。從過去的市場份額趨勢可以看出,日本企業需要進行重大技術創新,才能實現逆轉。1998年,日本液晶技術的先驅企業——夏普公司當時的社長宣布:“到2005年,所有電視機從顯像管轉換為液晶。”這就是平板電視興盛的起點。2005年的市場佔有率為夏普佔40%,主要日本廠商佔85%,中國廠商在日本完全沒有存在感。
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柯隆7日在社交平台分析稱,純正的“日本制造”價格遠高於中國制造商的產品,這就導致銷售額會受到影響,利潤也隨之下降。在此情況下,日本制造商必須重新思考自己的戰略,什麼應該做,什麼應該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