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決定辭去自民黨總裁職務,按日本政治制度有關規定,其首相任期也將就此終結,這一突發事件引發日本各界震蕩。在7日下午6時的記者會上,石破茂坦言:“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但已經是時候了。”自2024年10月當選以來僅不到一年,石破茂的首相之路,已經走到了盡頭。
坎坷的一年
2023年,自民黨內多個派系的國會議員被接連曝出通過出售“政治派對券”的方式收取利益回扣,且相關資金並未依法進行來源及用途登記,形成了大規模的秘密政治“黑金”,其中又以自民黨內的安倍派議員最為“猖狂”。盡管時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解散包括安倍派在內的黨內政治派閥以圖挽回民眾信任,但“黑金”“腐敗”等標簽自此開始啃噬自民黨的民眾基礎,日本《朝日新聞》2023、2024年連發多篇專題報道,痛斥自民黨“將金錢與政治勾結”。
彼時,曾長期被視作自民黨內非主流派的石破茂,在2023年自民黨“黑金”丑聞曝光期間,以革新政壇、挽救全黨的形象為自民黨挽回了不少民意,並於2024年10月當選日本首相。然而,石破茂當選以來,自民黨先后在眾、參兩院議員選舉中失去多數席位,創下自1955年創黨以來的最差成績。
有分析人士指出,石破茂政府近一年的執政歷程,正值日本政壇急速演變、內外事件層出不窮、經濟形勢愈發惡化的一年,而他最終辭職的政治結局,既有政經形勢的客觀因素,也與其主觀原因分不開。
其一是政治改革的“選舉承諾”難以兌現。《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自民黨於9月2日召開了眾參兩院議員總會,會上,石破茂將“金錢政治勾結問題導致信任喪失”總結為自民黨在參議院敗選的第一大原因。他表示,“民眾對於自民黨的‘黑金’問題仍存在巨大不信任,我們必須進行深刻反思”。
但同時有日媒報道稱,石破茂在近一年的執政中沒有推出任何突破性的政治改革措施,反倒是他本人今年3月被曝出向新當選議員輸送“商品券”、5月被曝出曾收受逾3000萬日元的政治資金且未依法登記報告等。面對這些丑聞,石破茂草草道歉了事,一定程度上辜負了選民的期待和信賴。自民黨內一名成員就此向記者表示,石破茂缺乏作為政治家的決斷力與勇氣,注定無法在政治改革這樣的重大問題上有所作為。
其二是對美外交成果不穩。美國特朗普政府今年初對日加征關稅,並隨后將關稅加征范圍擴大至汽車、鋼鐵等關鍵產業。雖然石破茂第一時間將其定義為“國難事態”,並組建了以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為代表的談判團隊積極應對,且在歷經近4個月談判后最終達成協議,收獲了一定好評,但《日本經濟新聞》等媒體卻報道稱,協議細節及落地情況均不盡如人意,導致近一個月來依賴外向型經濟的日本各大企業不得不承受因“日美兩國混亂的外交節奏”而造成的政治成本與經濟損失。
日本《讀賣新聞》則援引批評人士的話稱,日本談判團隊一直未能在戰略高度就關稅問題進行合理規劃,導致談判進程一定程度上受美方主導,石破茂本人也對推動日美首腦外交不夠積極,與前首相安倍晉三相比,石破茂在外交政策上確實較為被動。
其三是經濟政策亮點難尋。石破茂於6月任命相對年輕且銳意進取的前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為農林水產大臣,致力於改革農業制度並調降以大米為主的生活必需品價格,頗受民眾期待。《日本經濟新聞》的報道認為,日本國內物價持續上漲、民眾生活負擔不斷加重的勢頭並未得到根本扭轉。日本《東洋經濟周刊》刊登經濟學家村上尚己的分析文章稱,石破茂政府未能推出靈活、有效的經濟金融政策來提振消費、穩定物價,也未採取大規模減稅措施以減輕民眾及企業的經濟負擔,日本社會所期待的“教科書式的經濟策略”最終未能出現。
扑朔迷離的未來
實際上,在參議院選舉敗選后,自民黨內呼吁“石破茂下台”的聲音已愈演愈烈。《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自民黨內眾多中青年議員堅決認為石破茂應為自民黨的頹勢“負最主要責任”,報道援引自民黨內資深人士的話稱,暗中希望石破茂辭職的議員甚至已經達70%。《產經新聞》則報道稱,受此前“黑金”丑聞影響而盡數落選的前安倍派議員,以及以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為首的麻生派議員是“石破茂下台運動”最主要的參與者,二者均“虎視眈眈”,迫切希望通過“政治洗牌”再度擴大勢力。然而,石破茂在敗選后就以日美關稅談判協議仍未落地、物價問題仍未解決為由堅持繼續執政,《日本經濟新聞》還於9月初報道稱,石破茂政府推出了最新的秋季經濟政策,並公布了未來一段時間的外交工作安排,表明其正以實際行動抗擊令其辭職的輿論聲音。
但是,自民黨干事長森山裕、政務調查會長小野寺五典、總務會長鈴木俊一、選舉對策委員長木原誠二等4名自民黨內重要人物紛紛於9月2日宣布辭職,形成了壓垮石破茂政權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朝日新聞》分析稱,這4名黨內高官在人事任免、政策制定、選舉規劃以及跨黨派協調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謂是石破茂政府得以運行的“四大支柱”,尤其森山裕是支持石破茂執政的“中堅力量”,在當前的政治局勢下,石破茂無法迅速、順暢地找出森山裕的繼任者,其執政必將陷入全面停滯。《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自民黨副總裁菅義偉和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也於6日晚間當面勸說石破茂“不能冒著分裂自民黨的風險繼續執政”。最終,石破茂於7日決定辭職。
然而,政壇的動向也許並不能代表民眾的呼聲。近日,來自日本多地的民眾多次聚集在位於東京永田町的國會議事堂附近,高舉“支持石破首相”“石破不應下台”的標語,支持石破茂繼續擔任首相。多家日媒民調顯示,石破茂的支持率在8月底一度達到42%的峰值,這與屢次敗選、岌岌可危的自民黨支持率形成了鮮明對比。
《日本經濟新聞》就這一現象分析稱,石破茂政府支持率突然走高,並非因為其政策取向受到了選民的普遍擁護,而是日本民眾正在以“支持石破”為武器,反對因“黑金”丑聞落馬的政客們“卷土重來”,同時也表達了民眾對於穩定、高效政府的期待。而隨著石破茂的離任,民眾的希望正逐漸落空。《朝日新聞》7日晚報道,高市早苗、小泉進次郎等多人均有意“爭奪大位”,但目前,自民黨劣勢凸顯,新首相即使能夠從自民黨內產生,如果無法與在野黨達成合作,財政預算與各類法案都將難以在國會順利通過,新政府“風雨飄搖”的執政態勢還將持續,渴望終結政治亂局的日本民眾,暫時還看不到新的希望。(記者 高慶哲)
《光明日報》( 2025年09月08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