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人民网日文版
人民网中日文手机报 | 人民网日本株式会社合作启事
人民网>>日本频道>>社会

访日学者周雨霏:日本和你想的不一样【2】

2013年08月29日17:58  来源:北京晨报

  “日本还没有走出黑船来袭时代对外部世界的猜疑心态。”访日学者周雨霏如是说。中国与日本有漫长的交往史,彼此熟悉,却又高度陌生。我们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对方,可理解越深入,便越会感到彼此的差异。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视角,更细致的观察,更新的观点。
周雨霏:旅日学者,长居大阪。
周雨霏:旅日学者,长居大阪。

日本人不明白规则的核心

真来到日本,发现日本和我原来的想象完全不同。首先,日本社会效率极低;第二,日本人普遍缺乏责任感;第三,对人权践踏已日常化。

没来过日本的中国人,都听说过日本人遵守纪律的传说,然而,这个遵守规则的群体却不理解规则的核心。比如大学招博士生,德国流程是自己联系教授,然后交选题和研究计划书,很多时候网上面试就可以,而日本的办公室人员却想出一系列繁琐的手续,比如写志愿说明书,写这个那个,范式严整,一个字也不许歪。

其实,最终决定是否录取的,不是办公室人员,而是教授会。为什么他们要把程序搞得如此复杂呢?学生麻烦,他们自己不更麻烦吗?因为“不信任感”。

日本社会充满不信任感

日本社会的“不信任感”随处可见。

比如你做小时工,不管是便利店还是研究院,一般要填写半年后,有时甚至是一年后的工作计划,现在就得决定半年后某天要工作8小时,荒谬吗?

是日本人计划性特别强吗?其实不是,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到后来往往草草收场,履约情况并不常见。日本人的行事原则就是:先占上,之后不行再调整。

在日本预约(比如机票、会议室、驾校名额等)你就会发现,半个月之前去看,一个空位置也没有,你提前两天去看,空位置都出来了。

中国人觉得荒唐,可日本人觉得这是规则,他们称此为“暗默知”。而在一种游戏规则中成长起来的人,并不会觉得这种游戏规则荒谬。在任何社会,反抗者永远是少数。

日本文化推涨集团犯罪

日本人和西方人对规则理解不同,他们是群体负责制,而非个体负责制。比如开车追尾,在世界各地通常算后车责任,可日本不一样,前车也有责任。日本人在制定法律时道德基准不同,只要你跟坏事沾边,你肯定不清白,这种理念根深蒂固。

这就是为什么,有坏事大家都会拼命掩盖,集团犯罪屡见不鲜的原因。

可以讲一个笑话,南美部族有个祭祀仪式,要杀牛。A把牛眼蒙上,B把牛绑起来,C递斧头,D砍,当追究责任时,各自都说自己没罪,最终怎么办?4人决定,凶手是斧子。

日本人对“侵华战争”责任的反省,就停留在这个层面。

日本人没有忘记“二战”

很多中国人以为日本人已淡忘了“二战”,其实不然。

NHK有一套纪录片,国内网友可能也很熟悉,可如果你不懂日语,其中所包含的细微的感情色彩就不易感受到,片中许多当事人动情地在回忆战争的轰轰烈烈,遗憾失败的策略,他们更多在反省战术。

去年日本有个节目,谈40年代一款战斗机,解说者的潜台词是,真可惜这新发明没用在“大东亚战争”里,否则结果不同。这种言论只有在日本才能公开发表,在德国,绝对是反人类的言论。

今年,日本出了一本新书叫《永远战败论》,作者认为日本战后一直处于被侮辱状态,只有先达成民族利益、民族解放,才能向他国道歉。我想,日本朝野已经构成了统一的历史观,不需要谋也合了。

在日本,一般人家的墓碑都不高,但总有几十个特别高,都是原陆军小队长、小次长之类人的墓。

可能中国读者也知道,日方至今对南京大屠杀数字耿耿于怀,其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也出现过类似声音,1984年联邦德国宪法规定,任何此类言论不许在公共圈出现,并将其统称为“奥斯维辛谎言”。

  1. 分享到:
  2. (责编:陈建军、王晓霞)

编辑推荐

  1. 福岛核电站惊天秘密
  2. 慰安妇日记出日文版
  3. 日本少女被迫卖淫
  4. 日年轻临时工“职场暴行”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社会热点

  1. SKE48“消防后援团”SKE48“消防后援团”
  2. 哪5种日本男人没出息哪5种日本男人没出息
  3. 原主播爆富士台性骚扰原主播爆富士台性骚扰
  4. 日本“煮”妇剩菜料理日本“煮”妇剩菜料理

日本故事

热点排行

  1. 综合
  2. 财经
  3. 时事
  4. 娱乐
  5.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