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人民网日文版
人民网中日文手机报 | 人民网日本株式会社合作启事
人民网>>日本频道>>时政

安倍会不会步其外祖父后尘而下台?

2015年09月01日11:31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强推安保法案,引发民间强烈反对声音,日本众议院上月中在执政联盟支持下表决通过安保法案,但多个民意调查均显示法案未获大多数国民支持。

人民网9月1日讯 综合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强推安保法案,引发民间强烈反对声音,日本众议院上月中在执政联盟支持下表决通过安保法案,但多个民意调查均显示法案未获大多数国民支持。法案目前正由参议院审议,或于特别会议上表决。

上世纪60年代,安倍外祖父岸信介在国会强推修订版日美安保条约,在一片抗议声浪中下台。如今安倍面临同样境地,会否如此?

百万人上街抗议

当地时间30日,日本全国逾300处地点均有示威活动,示威人数或共超过100万人,是迄今最大规模的反安保法案示威浪潮。东京数以万计示威者包围国会,主办单位称多达12万人出席,警方则估计有3.3万人。

日本民主党、共产党、社民党及生活党4名在野党领袖也到场,日本民主党党魁冈田克也强调安保法案违宪,希望能让当局听见公众的不满,集众人之力推翻法案;日本共产党委员长志位和夫称必定会争取废除法案;日本社民党和生活党也重申会全力阻止法案通过。同样反对法案的维新党党代表松野赖久则表示,因党务繁忙未能出席。

面对民间反对声浪,日本媒体引述自民党消息称,该党高层认为已在国会就安保法案提出所有论点,认为集会不会影响法案审议;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稻田朋美则强调法案内容遭误解,会切实寻求国民理解。执政联盟另一成员公明党党魁山口那津男则呼吁政府应认真说明法案,寻求国民赞同。

妇女学生齐上阵

家庭主妇和学生向来被日本社会认为是不关心政治的群体,但这两个群体近日来也走上街头,反对安保法案。

今年7月,一个名为“妈妈会”的团体在日本成立,迅速通过社交网络“脸书”获得大批支持者,并且征集到近2万人签名,联合反对安保法案。这一团体的代表上周五曾向安倍政府提交联名信。代表池田凉子在抗议集会上发言,“安倍政权没有倾听民意的窗口”。她表示,“孩子并不是为了杀戮而出生”,“妈妈们不会再继续沉默”。

从日本北部仙台赶到抗议现场的主妇松田悦子说,她看到许多事情正在朝错误的方向发展,包括在福岛事故后重启核电站。“我想越来越多的人像我一样,意识到我们在安倍政府下变得更糟,”这位两个孩子的母亲说,“我希望更多的人对政治感兴趣,并且大声表达。”

与当年学生运动相比,现在日本学生的抗议手段更为和平。《日本时报》此前报道,有4名学生决定,在国会大厦前绝食抗议,以示坚决反对安保法案。绝食抗议活动27日下午开始,预计持续多日。抗议者静坐于国会大厦大门对面,不吃任何食物,包括流食。不过,他们会喝水,并每天检查身体状况。《日本时报》说,抗议学生的支持者将组成夜巡小组,夜间守护静坐者。

安倍外祖父因抗议下台

上世纪60年代,日本大学生曾经广泛参与政治运动,为反对修订日美安保条约举行抗议活动,多次与警察发生暴力冲突。当时,安倍外祖父岸信介在国会强推修订版日美安保条约,结果在一片抗议声浪中下台。此后,类似抗议已经大为减少。

今年以来,安倍政府力推安保法案,企图扩大日本自卫队在海外的军事活动,彻底抛弃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国策,这一举动在日本激发极大民愤,引发抗议活动,规模不断扩大。

在社会舆论的强烈批判下,安倍政权却作出“坚守阵地”、拒不退让的姿态。“遭遇误解”与“反对势力宣传”成为自民党高层应对舆论批判的主要逻辑。有分析称,示威游行虽然遍布全国,但支持率的上升似乎给安倍内阁打了强心剂,并没有让其产生强烈危机感。《朝日新闻》引用安倍首相周边人士的话称,“各家民调机构的民调显示,内阁支持率还在40%,这说明(抗议示威)还没有形成浪潮。”《日本经济新闻》和东京电视台8月28日到30日进行的民调结果表明,安倍内阁支持率达46%,比上次调查增加了8个百分点,不支持率为40%。

  1. 分享到:
  2. (责编:张丽娅、陈建军)

编辑推荐

  1. 安倍将与普京第13次会晤
  2. 五万日本市民举行护宪集会
  3. 日欧将加速自由贸易谈判
  4. 安倍赴地震灾区视察灾情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今日要闻

  1. 李克强会见日本外相李克强会见日本外相
  2. 程永华大使赴熊本灾区程永华大使赴熊本灾区
  3. 奥巴马将访问广岛奥巴马将访问广岛
  4. 日本外交新动向日本外交新动向

军事瞭望

热点排行

  1. 综合
  2. 财经
  3. 时事
  4. 娱乐
  5.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