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屡碰造假红线 我们能从日本学术造假事件中学些什么

2018年01月26日08:33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科研人员屡碰造假红线 我们能从日本学术造假事件中学些什么

科技日报北京1月25日电 (记者 操秀英)日本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所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承认该所研究人员山水康平在2017年2月发表的一篇论文存在造假行为,并公布调查结果。该研究所所长、诺贝尔奖得主山中伸弥为此致歉。据称,山中伸弥表示不排除辞去所长职务的可能。

据日本媒体报道,这篇论文中有11个图表(包括6个主图表和5个补充图表)信息存在编造或篡改问题。山水康平承认自己的不当行为,称这么做“是为了让论文看上去更好看”。

从时任首尔大学教授的黄禹锡到理化学研究所“学术女神”小保方晴子,再到东京大学教授渡边嘉典,近年来日本学术造假事件中的当事人都被严厉惩罚。这些案例一次次给科研人敲响警钟。为何还有人在刀尖上跳舞?

“主要还是发表论文的压力吧,尤其是一些热点领域,对论文的速度和数据质量要求较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干细胞研究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学术造假是个全球性问题。”

确如他所言,学术造假就像考试作弊,早已有之且长期存在。早在1903年,法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布朗“发现N射线”的闹剧,就是科学史上一桩著名的伪造案例。

“科研圈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其他行业存在的问题科研领域都有,包括造假。”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段伟文25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术造假主要因为科研压力,包括职位要求与竞争、科技资源投入两方面。”

他具体解释道,各单位的岗位有限,需靠竞争取得,且研究人员在任期内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成果,也会有较大压力。同时,“各国在热点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大,你拿到的经费越多,压力也越大”。

因具有无限增殖、多向分化潜能等功能,诱导多能干细胞被视为再生医疗的“万能细胞”。日本政府将再生医疗等尖端医疗技术作为“新经济成长战略”的重要支柱。2013年,日本政府曾表示将在今后10年内对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投入约1100亿日元(约合63亿人民币)的资金支持。据报道,日本大阪大学副教授中村征树也认为,全社会对该领域研究的期望值特别高,山水康平等人可能是为了回应这种期待而篡改了数据。

“但这些理由都不能让造假被原谅,不是说无法杜绝就放任自流,这就像犯罪现象永远存在,但不能没有法律和警察。”段伟文说,正是日本完善的学术造假处理机制,才让诸多事件得以曝光,“其实并没有损害日本科研界在国际上的整体声誉,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挽回了同行的信任。”

正因此,他认为,我国必须下决心建立切实有效的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和问责机制。“近几年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但还不够。”段伟文说,“很多事情还是不了了之。”

“可能是受文化传统的影响,我们在潜意识里容易将政府当作科技事业的家长,觉得家丑不可外扬,把学术造假和政治、国家形象联系起来,这其实是让科技主管部门背负了更重包袱,不敢放手处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段伟文认为,应更多将这类事情交给所在单位处理,而不是由科技主管部门来出面,让学术的回归学术。

“中国到了必须重视这件事的时候了,要改变观念,建立和国际接轨的科研不端事件的处理机制,做到每件事情有交代,这才是负责任的创新大国该做的事情。”段伟文强调。

这也是科研人员的心声。“中国研究者的论文会受到更为严苛的审稿程序,原因可能有很多,但不信任可能是主要因素。”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生物学研究者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事实上,在报道此前一次涉及中国科研人员的大规模撤稿事件时,《华尔街日报》曾评论,科研不端是个全球性问题,但相比其他国家类似事件,中国科研人员不端行为成为全球新闻时,中国科学界整体声誉会受到更多损害,“这显然不公平,因而更显整治学术不端的重要性”。

(责编:许文金、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