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插图看中国】中国开始实行垃圾分类 日本人怎么看?

【查看原图】

对日本人来说,“垃圾分类”已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而对中国人来说,却是迫在眉睫的巨大难题。本月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今后,垃圾分类也将在中国各个城市逐渐普及。

垃圾分类的“前世今生”

其实,中国的垃圾分类可以追溯到2000年。当时,在中国大城市,已经开始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但各地要求和强制力度差异很大,因此一般老百姓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就是分为“能卖的”和“不能卖的”。几乎每个小区都设有废品回收站,在那里,收集来的塑料瓶、报纸、家电等可回收垃圾都可以兑换成钱。相比之下,日本人扔垃圾甚至还要自己付钱,中国的“卖废品”实在令人羡慕。不过,现在的上海已经开始推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想必今后的中国,也会像日本一样,每个家庭都需要承担起垃圾分类的责任。

垃圾究竟如何分类?

上海的垃圾分类规则与日本很不一样。在日本,每个地方对于垃圾分类的品类名称及分类规则上都有多不同,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垃圾和大件垃圾。而上海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干垃圾四类。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尚能理解,但湿垃圾和干垃圾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不仅仅是我,就连很多中国人也对这个问题感到困惑。

令人“望而生畏”的垃圾分类

上海从7月1日起正式实施强制垃圾分类,投放不当甚至会被罚款。近来,网上也陆续出现了许多有关垃圾分类的段子:“上海人现在见面都问‘你是什么垃圾’?”“从今天开始,上海的科罗纳再也不能塞柠檬了。”“猪能吃的就是湿垃圾,猪不能吃的就是干垃圾。”更有网友提问:“老公是属于可回收物还是有害垃圾?”还有人抓住商机,推出垃圾代分类服务、手机APP垃圾分类指南及回收,分类专用垃圾桶和食物垃圾处理器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通过日本的经验不难看出,垃圾分类从制度确立到每个人意识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国已经正式开始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今后,垃圾分类将对每个人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产生怎样的变化,值得我们持续关注。(文·图/玄番登史江、袁蒙)

手绘插画看中国

人民网日文版推出中日文栏目《手绘插画看中国》,由日籍专家手绘插图,通过“鹤丸爷”「つるにはまるまるむし爺さん」、“嘿诺哥”「へのへのもへ郎」和“黑莓妹”「へめへめくつ美」三个登场人物,介绍中国和日本在社会文化、时事新闻等多个领域的新鲜事,帮助两国读者加深交流及理解。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2019年07月25日11:10
分享到:
(责编:袁蒙、陈建军)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