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視 頻|政治熱點|經濟聚焦|中日投資|科教信息|展會資訊|企業動態|文化採風|中日萬象|圖 片|留 學|熱 評

現在位置:中日經濟交流網>>經濟聚焦更新:2013年08月29日10:34

評論:安倍經濟學難圓日本復蘇夢

自安倍上台實施經濟刺激政策以來,日本經濟貌似取得比較“耀眼”的表現。不過,日本財務省日前公布的數據卻給本國經濟前景蒙上陰影——國家債務規模超過1000萬億日元(1日元約合0.06元人民幣)。日本經濟真的能起死回生嗎?

安倍經濟學的基本邏輯是:釋放流動性——推高通[微博]脹和股價——產生財富增加效應——推動投資、消費和出口——實現經濟復蘇。但是,要想產生積極效果,必須滿足四個基本條件:一是企業具有進行固定資本投資的潛在需求﹔二是居民具有較強的消費動力﹔三是政府債務規模可控﹔四是產品出口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然而,當下的日本在這些方面均乏善可陳。

其一,日本產業結構高度空洞化和服務化,不具備進行大規模固定資本投資的條件。日本戰后經濟高速增長的支柱是重化工業和加工制造業。但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大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壓力和擴大市場佔有份額,開始不斷向海外發展,而國內產業嚴重空洞化。固定資產投資是以加工制造業為基礎的,而在制造業萎縮的情況下,無論釋放多少流動性都難以達到刺激固定資本投資的目的。

其二,日本社會人口迅速老齡化,生產和消費動力嚴重不足。人口老齡化引發一系列嚴重問題,其中就包括社會的消費能力不斷降低﹔消費能力衰竭導致市場萎縮,投資不振,公司贏利降低,員工收入下降,這反過來進一步削弱了日本人的消費能力。可以說,人口老化問題是制約日本經濟發展的關鍵,而安倍經濟學根本無力解決這個問題。

其三,日本國債已成不能承受之重,繼續舉債已無足夠空間。長期以來,隨著經濟衰退和社會福利開支負擔不斷加重,日本已走上一條靠舉債維持公共福利開支的道路。高額債務對日本政府繼續舉債已經構成強有力的約束。而安倍經濟刺激政策本質上是靠舉債釋放流動性,這必然進一步增大日本國債的規模。

其四,新興經濟體崛起嚴重抵消日本的競爭力,貿易立國的基石動搖。新興經濟體憑借勞動力成本等優勢,在國際貿易中越來越佔據主導地位,而日本的競爭優勢逐漸喪失。安倍經濟學企圖雙管齊下,既拉動內需,又提高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但是客觀環境的約束是難以改變的。

安倍經濟學不可能令日本經濟恢復往昔的繁榮,而負面效果卻越來越明顯。日本目前的股市比寬鬆貨幣政策實施前有所上升,但這是注入流動性而非實體經濟支持的結果,大跌行情隨時會出現。寬鬆貨幣政策產生的日元貶值效應難以推動出口,而進口商品價格上升的效應卻會推高貿易逆差並輸入通貨膨脹,對本來就不振的投資和消費需求形成抑制,令低迷的經濟雪上加霜。隨著債務雪球越滾越大,主權債務違約風險隨時可能發生,一旦日本政府為了償債而不得不大幅度削減支出,大幅度提高稅收,日本經濟必將陷入嚴重衰退。可以說,安倍經濟學實現日本經濟復蘇的夢想還很遙遠。(何自力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環球時報 2013年8月13日

(責編:張璐璐、陳建軍)

DV大賽

中日熱點點評更多>>

  1. “大黃鴨”正式與游客見面

        在香港海洋公園山頂纜車站旁有一座以水母為主題的展館...【詳細】

  2. “大黃鴨”正式與游客見面

        近日,2013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霍夫曼正版“大黃鴨”在京展示...【詳細】

  3. 3D地畫群亮相長春街頭

        一組惟妙惟肖的3D地畫亮相長春街頭,讓大量市民逛街的同時也體驗到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所帶來的刺激與樂趣...【詳細】

  4. 環球金融中心舉辦“蠟筆小新展”

        2008年10月正式啟用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今年舉辦開業五周年慶祝活動,繼上半年舉辦春季活動之后...【詳細】

主編推薦



中日經濟交流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