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種跡象表明,日本消費稅上調漸行漸近。日本內閣府12日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除去物價變動因素,第二季度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0.6%,按年率換算增長2.6%。主要原因是個人消費保持較高水平,日元貶值導致出口增加,外需和內需雙雙擴大。
日本經濟已連續三個季度實現正增長,並且連續兩個季度超過安倍政權所設的“今后10年平均每年GDP增長2%”的目標,此前的第一季度實際GDP增長按年率換算為3.8%。日本經濟再生大臣甘利明在記者招待會上說,這對提高消費稅是有利的判斷數據。本月下旬,政府將舉辦會議研究增加消費稅對經濟的影響。秋天,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根據現有經濟情況決定是否增加消費稅。
關於是否應增加消費稅,日本國內有兩種對立的觀點,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日本銀行總裁黑田東彥是主張增加消費稅的代表人物。
日本財務省9日稱,截至6月末,日本國債、政府借款、政府短期証券加起來已突破1000萬億日元,平均每個國民792萬日元。日本政府的債務1981年超過100萬億日元,2008年達500萬億日元,到2013年6月僅5年多的時間就達到1000萬億日元,據說2013年之后債務增加速度還會加快。
有專家認為,如果政府重建財政沒有進展,不僅有可能爆發主權信用危機,到2018年日本還可能會出現國家破產。若按預定時間,今年秋天決定增加消費稅,明年4月將消費稅提高到8%,可以顯示政府重建財政的決心,也可以維護主權信用,政府為借錢向金融機構等發行的國債可防止利率上升,年金、醫療等社會保障財源將得以確保。
以安倍晉三的經濟顧問靜岡縣立大學教授本田悅朗、美國耶魯大學名譽教授濱田宏一為代表的另一派認為,增加消費稅要慎重行事,當前首要任務是擺脫通貨緊縮。安倍經濟學給予國民物價上漲、可以擺脫通縮的期待,但工資還沒有提高,擺脫通貨緊縮還屬於正在進行時,提高消費稅是橫插一杠子,將前功盡棄。目前,與提高消費稅相比,擺脫通貨緊縮和經濟增長才是當務之急。
事實上,增加消費稅導致日本經濟陷於困境,在日本歷史上有過慘痛的教訓。1997年4月,消費稅由3%提高到5%,導致經濟失速,當年第一季度實際GDP換算成年率增長3%,第二季度直落至負3.7%。當年7月,亞洲金融危機爆發,11月,日本出現金融危機,物價、工資均停滯不前,進入長達15年漫長的通貨緊縮。日本經濟學家預計,如果明年4月消費稅提高到8%,當年第二季度實際G D P將由2014年第一季度正增長4.3%下降到負5.1%。
不過,東京大學教授吉川洋認為,1997年增稅的時機是不太好,但不是日本經濟陷於低迷的主要原因,元凶應該是銀行的不良債權問題,銀行相繼破產,企業貸款艱難,因此出現經濟恐慌。當前,日本最大的風險是政府巨額負債,如果任其發展下去,結果將是國家破產。吉川洋認為,等安倍經濟學取得一定成效之后增加消費稅是不負責任的做法,這會給市場傳遞政府不想重建財政的信息,主權信用危機爆發將不可避免,財政重建不能按計劃進行,社會保障的財源也會枯竭。
提高消費稅關系到財政重建,關系到每一位日本國民的錢包,關系到日本的主權信用,關系到日本經濟的走向,也關系到安倍政權的存亡。安倍晉三到底將如何決斷,人們拭目以待。(何德功)
經濟參考報 2013年8月15日
(責編:張璐璐、陳建軍)
中日經濟交流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