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趙勇(右)展示日本發行的一套明信片 |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8周年之際,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東工村村民趙勇將其上輩收存的一套由日本發行的明信片公之於眾。
明信片共有6張,畫面分別為魯大公司淄川炭礦辦公樓、魯大公司淄川炭礦南門、魯大公司淄川炭礦電車送炭、魯大公司淄川炭礦病舍、魯大公司淄川炭礦淄川神社及淄川小學校、魯大公司淄川炭礦鐵路線路圖及黌山,用日文標明。明信片的另一側印有英文和日文。據推測,這套明信片發行於上個世紀30年代,這是日本人在淄川炭礦開採的鼎盛時期。
據趙勇的母親、今年79歲的劉桂芝回憶,這套明信片是她的公公趙福祥留下的。連同一本日本書籍。由於該書殘缺不全,看不出書名,但從內容上可以推測是一本世界地理方面的書,在介紹中國時,用的是中華民國。趙福祥當時在魯大公司淄川炭礦下煤井。所謂魯大公司淄川炭礦名義上由中日合辦,實際上中方有名無實。1935年 5月13日,淄川炭礦北大井十行採煤區突然出水,涌水量以每分鐘443立方米的速度,在數小時內把全井淹沒,535名礦工遇難,造成了一起震驚世界的透水慘案。當天趙福祥正好在家中休息,躲過了一劫。1980年,87歲的趙福祥老人去世時,告戒后代不要忘記歷史,不要忘了當年的恥辱。(閆盛霆)
新華網 2013年08月15日
(責編:張璐璐、陳建軍)
中日經濟交流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