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洗町大洗磯前神社裡懸挂的痛繪馬(圖片來源:《朝日新聞》) |
人民網東京8月12日電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在日本的一些神社和寺廟中,供奉著許多畫有動漫形象的繪馬。這些繪馬都是由那些拜訪動畫中出現過的場所、進行“聖地巡禮”的動畫粉絲們手繪而成的。繪馬是日本人許願的一種道具,在一個長約15厘米高約10厘米的木牌上寫上自己的願望、供在神前,以祈求得到神的庇護。而這些畫有動漫、游戲相關圖案的繪馬則被稱為“痛繪馬”。痛繪馬的制作者們在這些繪馬中又寄托著怎樣的祈願呢?
動畫作品帶來高人氣
7月的每個周末,來到茨城縣大洗町大洗磯前神社參拜的年輕人都絡繹不絕。這些年輕人在參拜完前殿之后,一定會再到旁邊懸挂繪馬的場地去。在那兒,密密麻麻挂滿了畫有少女圖案的繪馬,數量遠遠超過了普通的繪馬。
“找到卡秋莎(動畫《少女與戰車》中的角色)了”、“好厲害,還有其他的呢!”在發現自己喜歡的角色之后,粉絲們興奮地照相留念,歡聲笑語充滿了神社。
將舞台設定在大洗町的電視動畫《少女與戰車》於去年10月至今年3月播出,是一部講述高中女生熱心於武道“戰車道”的青春體育類動畫,包括這處神社在內的不少真實建筑,在動畫中因為巷戰比賽等場景而被具體地描繪了出來。
一位31歲的男子在大洗町的這個神社裡挂上了30多枚繪馬。“因為有人從網上知道這裡后,會來到這裡看這些繪馬,這很讓人開心。”這名男子如是說。因為喜歡這裡的氛圍,希望這個神社能夠繼續保持很高的人氣,他在自己繪制的圖案上還加上了一句話“祝願大洗興旺發展”。神社的工作人員對這些卡通繪馬表示歡迎:“畫的真的很好,雖然一開始有些驚訝,但他真的是為神社考慮,非常感謝他。”
痛繪馬中的粉絲文化
由於車身上印有喜歡的動漫游戲角色的汽車被稱為“痛車”,因此這些畫有動漫角色的繪馬就被粉絲們稱為“痛繪馬”。這種繪馬在2007年大熱動畫《幸運星》中的出現過的鷲宮神社“露面”后,迅速流傳開來。
研究“聖地巡禮”的奈良縣立大學講師岡本健將供奉“痛繪馬”的行為定義為:“留下前來拜訪的証明,同時也供其他人欣賞,這是一種粉絲文化。”
岡本分析稱,由於繪馬集中懸挂在一處地方,因此可以明顯看出有粉絲們到訪過這裡。而繪馬的畫手們又像在競爭似的對卡通形象進行描繪,這又讓欣賞繪馬的粉絲們更增添了一份樂趣。
超越個人利益的祈願
2011年播出的動畫《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的名字》將故事的舞台設定在了埼玉縣秩父市,在作品中出現過的定林寺目前已經正式出售畫有該動畫女性角色的繪馬。雖然有很多人只是將這種繪馬當做紀念品帶了回去,也有不少粉絲在繪馬上的空白處留下圖畫或是文字,供奉在神社裡。
日本小鬆短期大學的宗教民俗學教授由谷裕哉今年二月,就秩父市內懸挂的635枚繪馬進行的調查。調查發現,在這些繪馬中,祈禱考試合格的佔24%,而將自己帶入作品的世界,希望作品中人物戀愛成功的佔25%。剩下一半的繪馬則多寫著祈禱來這裡的人們都能夠幸福和希望世界和平的內容,而這些祈願在普通的繪馬上很難找到。
《我們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見的花的名字》講述了由於意外事故死亡的少女和她的青梅竹馬們進行交流的故事,在東日本大地震之后播出。由谷教授認為,寺廟中出現那些有關世界和平或是人類幸福的祈願,有可能就是從這部作品有中有感而發而寫下的。
在與《少女與戰車》息息相關的大洗磯前神社中,祈禱災區在地震后能夠盡快恢復的痛繪馬也有很多。由谷教授表示,雖然繪馬本身是一種體現個人現實利益的典型物品,但由於出現了這種能夠感化他人的作品,所以產生了超越個人心願、為了大家祈願的行為。(馬瀟漪)
(責編:張璐璐、陳建軍)
中日經濟交流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