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頁|視 頻|政治熱點|經濟聚焦|中日投資|科教信息|展會資訊|企業動態|文化採風|中日萬象|圖 片|留 學|熱 評

現在位置:中日經濟交流網>>中日萬象更新:2013年08月29日13:10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5周年 兩國好感度降新低

8月12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5周年紀念日,由中國日報社和日本言論NPO共同實施的第九次“中日關系輿論調查”結果在北京發布。調查顯示:兩國公眾始終看重中日關系,但對現狀的認可度急劇下降﹔中日雙方相互好感度降至9年來最低值﹔兩國關系前景不容樂觀,領土爭端仍是最大阻礙﹔兩國公眾對經濟合作的認識呈現分歧﹔文化元素受關注度下降,涉爭議話題備受關注﹔對《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現實意義的認識有所不同﹔民間對話和交流對改善中日關系依然重要﹔媒體仍是中日雙方了解彼此的首要渠道。

此次輿論調查在中日兩國同步進行。包括北京、上海、成都、沈陽、西安等5個城市的1540名普通公眾,中國企業、政府、媒體、非政府組織及研究機構的200名精英人士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交學院五所高校的802名學生及教師參與了中方調查。日方共有1000名公眾和805名知識分子參與日方問卷調查。主要調查結果如下:

始終看重中日關系但對現狀的認可度急劇下降

連續多年的調查結果均顯示,兩國公眾對中日關系重要性的認同度始終維持在較高水平。今年調查顯示,認為中日關系“重要”或“比較重要”的,在中國的普通公眾中佔72.3%(2012年為78.4%),在精英和高校師生中佔80.2%(2012年為87.9%)﹔在日本公眾中佔74.1%(2012年為80.3%),在知識分子中佔91.8%(2012年為97.2%)。

對於中日關系現狀,認為“好”或“比較好”的,在中國普通公眾、精英和高校師生中的比率為5.9%、29.6%,在日本公眾、知識分子中的比率為2.4%、2.1%,較往年均呈現急劇下降。

相互好感度降至九年來最低

調查顯示,中國普通公眾對日好感度為5.2%,去年為31.8%﹔日本公眾對中國的好感度為9.6%,去年為15.6%。因受中日關系惡化的影響,兩國的普通公眾對對方國家的好感度與2012年相比均大幅下降並達到歷史最低水平。

與普通公眾相比,中國的精英和高校師生、日本的知識分子對對方國家的好感度明顯高於普通公眾,分別為52.8%、36.3%,且在近三年中較為穩定。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教育程度較高的群體對對方國家總體印象的判斷相對理性。

對兩國關系前景不樂觀領土爭端仍是最大阻礙

對於中日關系的未來發展,中國僅15.1%的普通公眾、29.6%的精英和高校師生認為將“變好”或“相對變好”﹔持相同觀點的在日本公眾中佔13.1%,在知識分子中佔32.9%。

在阻礙兩國關系發展的因素中,領土問題首當其沖。調查顯示,選擇“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尖閣列島的領土爭端”是阻礙中日關系主要問題的,在中國普通公眾、精英和高校師生、日本公眾中所佔比率均超過七成,分別為77.5%、74.4%、72.1%。在被認為是阻礙兩國關系的其他重要因素中,“中日民間缺少相互信任”在兩國調查中均佔較高比率。

對經濟合作的認識呈現分歧

關於中日經濟關系,中國人普遍持積極態度,58.6%的普通公眾、73.1%的精英和高校師生認為“兩國經濟互補性強,可以實現合作共贏”,比率較2012年均有增長。

但持相同看法的日本民眾和知識分子的比率大幅下降,分別從2012年的43.4%降為19.8%、84.4%降為73.9%。相反,認為“兩國經濟競爭性強,難以實現合作共贏”的在公眾中增至42.8%。這表明,日本公眾對兩國經濟關系持正面和負面看法勢均力敵的局面被打破,負面看法已佔據一定上風。

文化元素受關注度下降涉爭議話題備受關注

對問卷中“聽到‘日本’一詞,您首先想到的是什麼”的問題,超過半數的中國人選擇“釣魚島”。普通公眾選擇“南京大屠殺”和“侵華日軍”的比率明顯上升,比2012年的調查比率分別高出17.2和19.3個百分點。其中,2010年以來比率趨於減少的“南京大屠殺”在此次調查中高達50.3%。但與日本文化緊密相關的“櫻花”、“漫畫、動畫片”、“富士山”等詞的受關注程度,較2011年和2012年有明顯下降。在去年位列第二的“櫻花”,比率從2012年的42%降至26.9%。

在日方的調查中,“中華料理”仍居首位,達39.7%。選擇“尖閣列島問題”、“反日情緒和反日游行”的比率較去年上升,分別為34.1%(2012年為31.5%)、30.9%(2012年為19.5%)。

對《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現實意義的認識不同

調查顯示,知道《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在中國普通公眾、精英和高校師生中分別佔四成和六成多﹔在日本,該比率在公眾和知識分子中高達六成和九成。

而在對條約現實意義的認識上,“任何一方都不應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或其他任何地區謀求霸權,並反對任何其他國家或國家集團建立這種霸權的努力”被中國人視為對當前最具重要意義﹔日本人選擇最多的條款則是“在相互關系中,用和平手段解決一切爭端,而不訴諸武力和武力威脅”。

民間對話和交流對改善中日關系依然重要

調查顯示,中國普通公眾有67.7%、精英和高校師生有78.6%認為中日兩國的民間對話和交流(留學、研討、藝術和文化交流等)對改善兩國關系“非常重要”或“比較重要”。持相應觀點的日方公眾有60.7%、知識分子有91.9%。但認為重要的比率在兩國都比2012年有所下降。

媒體仍是中日雙方了解彼此的首要渠道

連續九年的調查表明,新聞媒體始終是中日兩國國民了解彼此的最主要渠道。在本次調查中,中方分別有89.1%的普通公眾和81.2%的精英和高校師生認為,中國的新聞媒體是他們了解日本的最重要渠道﹔持相應觀點的日方公眾的比率為95%、知識分子為75.3%。

北京日報 2013年08月13日

(責編:張璐璐、陳建軍)

DV大賽

中日熱點點評更多>>

  1. “大黃鴨”正式與游客見面

        在香港海洋公園山頂纜車站旁有一座以水母為主題的展館...【詳細】

  2. “大黃鴨”正式與游客見面

        近日,2013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召開新聞發布會,霍夫曼正版“大黃鴨”在京展示...【詳細】

  3. 3D地畫群亮相長春街頭

        一組惟妙惟肖的3D地畫亮相長春街頭,讓大量市民逛街的同時也體驗到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所帶來的刺激與樂趣...【詳細】

  4. 環球金融中心舉辦“蠟筆小新展”

        2008年10月正式啟用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今年舉辦開業五周年慶祝活動,繼上半年舉辦春季活動之后...【詳細】

主編推薦



中日經濟交流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