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東京8月8日電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7月26日,由日本科學協會主辦的題為“如何看待pm2.5、核污染、中日關系”的中日學生環境問題討論會在東京舉行。中日關系因釣魚島爭端而深受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兩國學生就環境問題合作進行討論,表達了各自內心的真實想法。
本次會議的中方參會者是公益財團法人“日本科學協會”在中國主辦的作文大賽的30多名獲獎者,日方參會者是來自日本慶應大學等高校的30多名學生。他們共分為六組,分別討論了“本國最嚴重的環境問題”,“希望對方國家能做的事情”,“兩國可以進行哪些合作”,“中日局勢帶來的影響”等問題。
在環境問題上,中國學生大多談論的是大氣、水、土壤等身邊的污染,而日本學生提到更多的則是核事故,放射物污染等問題。在中日兩國的合作問題上,中國學生說“希望日本能夠提供消除公害的經驗技術。”也有人說到想要學習日本的垃圾分類等環保意識,以及體系完整的法律制度。
提到環境和經濟的關系這一問題時,早稻田大學的保刈凱人認為“應優先發展環境,而不是經濟”。然而多人表示反駁。安徽大學4年級學生楊瑞雲說“中國現在還有很多地區不發達,您這樣說是因為您身處發達國家。”北京郵電大學的李鵬飛說:“中國有句成語叫‘衣食足而知禮儀’,隻有經濟發展了,我們才有能力進行環境保護。”而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研究生孫琳說:“我們應該尋找環境友好型發展方式。”
談到中日兩國關系時,多數人支持“在環境問題等領域,兩國應不斷深入地進行民間交流。”
2004年起,日本科學協會便一直開展邀請中國學生赴日的交流活動。他們一直考慮創造一個讓大家可以不考慮任何政治因素,盡情交流的場所,因此嘗試性地主辦了這一討論會。考慮到兩國都十分關心PM2.5、大氣污染等問題,因此主辦方決定將 “環境問題”選作這次討論會的主題。(曹冰)
(責編:張璐璐、陳建軍)
中日經濟交流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