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少子老齡化程度的加深,日本醫院護理人員短缺現象日益嚴重。為填補缺口,日本先后與印尼、菲律賓等國簽署協議,引進外籍護士。
可是,由於語言障礙,來自非漢字圈的人很難通過日本護士資格考試。相比之下,中國籍護士有很大優勢,考試通過率與日本人不相上下。
考試難度大
來自菲律賓的塔妮在東京都板橋區一家醫院從事護理工作已有4年。她今年41歲,在菲律賓畢業於4年制大學,持有菲國護士資格,曾在一家菲醫院小兒科工作。2009年,根據日本與菲律賓簽署的經濟伙伴協定(EPA)中有關日本接收菲律賓護理人員的協議,塔妮在那家醫院以護士助手的身份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日語,備考日本國家護士資格考試。根據協議規定,她必須在來日3年內通過考試,否則必須回國。
但她前三次考試均告失敗。幸運的是,鑒於根據EPA來日的外國護理人員考試及格率過低,日方准許延長一年在日期限。今年3月,塔妮第四次挑戰護士資格考試,終於成為少數幸運者之一。
日本厚生勞動省3月25日公布的2012財年國家護士考試結果顯示,根據EPA來日的311名菲律賓和印尼考試人員中,隻有30人合格,合格率隻有9.6%,低於上一年度的11.3%。同期包括日本人在內的整體合格率為88.8%。
根據與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兩國簽署的EPA,日本分別從2008年和2009年開始接收兩國護理人員來日研修。但大多數來日研修的印尼、菲律賓護理人員最終未能在規定期限內通過日本的國家護士資格考試。至今,在600多名來日的印尼和菲律賓籍護理人員中,取得日本護士資格隻有96人。
語言障礙是考試及格率低的重要原因,漢字是最大難關,如“褥瘡”、“誤咽”等字眼,對非漢字圈的外國人來說太難了。日本政府此前曾為專門為這些人降低考試難度,包括延長考試時間、給試卷中出現的漢字標注上假名等特別優待措施,但效果未顯。
華人有優勢
與印尼、菲律賓兩地相比,中國人在日取得護士資格的人數明顯突出。日本《朝日新聞》一項不完全調查顯示,截至今年春季,至少有217名印尼、菲律賓以外的外國人通過日本國家護士考試,並在日本民營醫院從事護士工作。其中,中國籍護士183人,佔總數的84.3%﹔越南30人﹔韓國4人。
這家日本主流報紙調查發現,中國籍護理人員來日主要通過一些日本民間NPO法人牽線搭橋。大概3年前開始,日本一些亟需護士的醫院通過NPO法人,從中國的醫學類大學招收有志於來日學生。
從事這類中介活動的NPO法人主要有4家,其中3家在首都圈,1家在關西地區。217名取得日本護士資格的外國人中,212人經由這4家NPO法人中介,它們的運營資金主要來自相關醫院提供的資助金和捐款。
京都NPO法人“國際醫療福祉人才育成機構”就是其中一家。它於2006年開始在中國醫學類大學開始日語講座,發現和選拔願意來日從事護士工作的學生。現在,該團體已與中國23所大學建立合作關系,每次接受日語講座的學生也從當初的數十人增加到現在的300人左右。
與經過EPA渠道來日的菲律賓、印尼護理人員10%的考試合格率相比,通過上述NPO中介來日的外國人在日本護士國家考試的合格率高達70%-90%之間,接近日本人的合格率。
據報道,NPO渠道引入外國護士的實踐中,突出特點之一是對日語能力的重視。與NPO有合作關系的中國醫學類大學中,有些大一就開設日語講座課,從有興趣的學生中選拔優等生。大學畢業后,這些經過遴選的學生來到日本,進入事先聯系好的醫院。他們將作為看護助手在醫院工作,同時在日語學校強化語言能力。兩年制的日語學校學費和生活費大約150萬-200萬日元,由所在醫院支付。
那些來日中國人在接受日本護士資格考試前,醫院要求他們必須先通過日本國際交流基金主辦的“日本語能力測試”最高級1級考試,並在來日兩年內通過護士資格考試。合格人員即可在醫院從事正式醫護工作。
引進制度化
報道指出,中國等外籍護士激增的背景之一是日本診療報酬制度的修訂和外國人醫療從事者在留期限的廢除。日本厚生勞動省2006年出台的新規要求,作為高齡化對策和改善醫療條件的措施,住院患者與護士的比例從10比1配置提高到7比1,造成護士需求大增。
日本社會少子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使得包括護士在內的醫院護理人員缺口突出。《朝日新聞》調查顯示,2011年日本大約有149.56萬名看護人員(包括護士、准護士和助產士),而同期日本全國醫療機構對看護類人才的需求為154.1萬人,意味著有大約4.5萬人的缺口。
在日本,護士工作收入尚可,但工作強度較大,加上有夜班,以至一些日本人雖然取得護士資格,最終沒有進入這一行業。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度,護士的平均年收入為475萬日元,其中平均月收入33萬日元,獎金83萬日元。同期日本全國平均年收為471萬日元,平均月收為29.7萬日元,平均獎金為82.4萬日元。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測算顯示,隨著日本進入超老齡社會,到2025年,日本護理福祉士的缺口超過90萬人,引入包括護士在內的外籍醫護人員是大勢所趨。
長崎大學教授平野裕子長期追蹤來日外國籍護士課題。她的研究顯示,7成醫院引入外國籍護士旨在應對將來護士不足問題。她表示,日本應該著手探討從制度上引入外籍護士,隻有這樣日本今后才能與同樣進入高齡化社會的歐美和中近東地區爭奪優秀外國人護士。(馮武勇)
新華網 2013年07月23日
(責編:張璐璐、陳建軍)
中日經濟交流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