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
28日,由62位日方學者作者編寫、?川日中友好基金資助的《日中關系40年史(1972∼2012)》中文版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正式出版,並於當日舉行了出版發行研究暨學術研討會,部分日方作者、中方譯者、資助方、出版方等匯聚一堂,就中文版出版的經緯、編譯過程、現實意義等展開了學術討論,對該叢書中文版的出版寄予了積極評價。
為了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由日本知名學者領銜編撰的《日中關系40年史(1972∼2012)》分為政治卷、經濟卷、社會·文化卷、民間交流卷,政治卷、經濟卷、社會·文化卷這三卷的日文版早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際、2012年已經在日本出版,而民間卷今年在日本出版。編寫隊伍方面,政治卷由東京大學教授高原明生教授和中央大學服部龍二教授擔任主編,經濟卷由中央大學服部健治和東京大學丸川知雄教授擔任主編,社會·文化卷和民間交流卷則由東京大學園田茂人教授擔任主編。
本套叢書以日本學者的視野,全面、深入地論述了1978年中日恢復邦交至2012年間這段時間裡的兩國關系發展變化的過程。
政治卷中,列舉了從中日邦交正常化到日本民主黨政權誕生為止的40年間兩國關系的16個重要主題,並按照各個主題分析了兩國國內情況和國際環境在內的各種因素。
經濟卷中,依然按照主題考察了在中國經濟的巨大變化當中,日方是如何參與中國經濟的發展進程的,也加入了政府和企業相關人士的論述,對經濟交流的成果和問題進行了多方位的探討。經濟卷的執筆者當中,多為企業、政府機關、經濟團體等中日經濟關系第一現場的人士,使得經濟卷的內容顯得更接近實務現場。
社會 ·文化卷中,囊括了從“熊貓赴日”到“池袋中華街”構想,列舉了40年中的一些突出的社會文化現象,並考察了中日相互印象的變化和其對政治、經濟領域的影響。
民間卷部分,就40年間的中日關系問題採訪了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等5位中日關系的“掘井人”,也邀請了5位中國研究人員從微觀的角度就中日民間交流的動向進行了探討。
這套叢書內容之豐富、涉及面之廣、論述之深入,可視為日本國內近40年中日關系研究的集大成者,被日本學術界稱為在中日關系研究領域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世界上的兩國關系史,很少能得到如此廣泛而深入的研究”。
當下,中日關系正處於前所未有的低谷,從嚴謹的學術立場總結中日關系40年發展的歷史,顯得迫切且有重大的現實關懷意義,出版方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本著嚴肅學術立場,給我國學界和讀者提供一個“他者”角度來觀察中日關系,歷時3年,將這套既有資深日本學者但更多是日本年輕學者執筆的叢書譯介出來,以推動兩國學者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盡管在諸多問題上,中日學者持有不同的看法,但這沒有妨礙出版方、資助方、譯者對叢書的譯介。
發布會現場,《日中關系40年史(1972∼2012)》的日方主編悉數到場,對編寫過程、執筆思路、文章體系、現實意義等做了詳細說明,隨后由出席會議的我國史學、國際關系等領域的學者做了點評。與會專家認為,對這套叢書在目前的中日關系低谷的時候能與讀者見面,其現實關懷意義不言而喻。在兩國學者、嘉賓在發言和討論中無不透露出對兩國關系現狀的擔憂和不滿,希望能夠借助這套叢書的面世,先從學術上總結過去的歷史,系統梳理這40年來中日關系在各大領域上的重大事件,通過反觀歷史理清兩國交往過程的主流,從中獲得啟發,向外界傳遞更多的理性聲音,從而為當下的兩國關系提供歷史參考文本。(人民網北京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