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東京8月31日電(許永新)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29日至30日,上海歌舞團攜原創舞劇《朱鹮》在東京文化村果園劇場拉開了第三次日本巡演的序幕。在30日下午的演出結束后,上海歌舞團團長、一級導演陳飛華接受了人民網駐日記者的專訪。
《朱鹮》搭建中日友好橋梁
陳飛華首先介紹了這次演出的重要性。他指出,在今年兩會召開的時候程永華大使對媒體介紹說,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高規格的中日文化交流有兩項,一是歌劇《鑒真東渡》再次到日本演出,另一個就是舞劇《朱鹮》再次到日本演出。他表示,《朱鹮》第三次到日本演出,可能和以前的兩次演出不太一樣,《朱鹮》更多的是傳遞兩國人民之間的情感,還有,通過展示朱鹮的美麗和吉祥,傳播中日友好、搭建兩國交流的橋梁。所以每次《朱鹮》演出以后它會走到觀眾心裡,不管是中國人民還是日本人民,應該都是熱愛美麗和吉祥之鳥的。通過這樣一個載體來思考和反思我們人類與地球、自然和環境的關系。不是說地球上人類有多偉大,隻要工業發展了,社會前進了,其它的我們就都可以不顧。《朱鹮》的主旨就是喚起人類對整個地球生命的愛惜和思考,因此這樣的題材可能日本觀眾和我們中國觀眾心裡是一樣的。所以每次演出之后都會有一份感動和共鳴。
日本人為何喜歡朱鹮
陳飛華向記者介紹了日本人為什麼喜歡朱鹮這種鳥。他表示,朱鹮在日本本來就擁有聖鳥的地位,只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日本的野生朱鹮都已經滅絕,在整個東北亞也都沒有了。中國在陝西秦嶺的洋縣發現了7隻野生朱鹮,兩國科學家在幾十年間的飼養、孵育、放生這樣一系列過程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從最初發現的7隻到今天已經達到2千多隻,飛翔在中國和日本的上空,這實屬不易。另外,朱鹮也是見証兩國友誼的重要信物,中國國家領導人訪日時都是帶朱鹮或是贈送國禮或者是借給皇室以象征和平友好。所以這種鳥,不管是在中國人民還是在日本人民心中都佔有很重要的分量,我們以舞台藝術劇這樣一個載體來呈現給日本觀眾,日本觀眾應該是會情有獨鐘的。陳飛華強調,《朱鹮》創作時的側重點還是放在朱鹮本身,講朱鹮的命運,從朱鹮的命運來引出人類的一些思考,有文學的、有思想的、還有對環境保護、對自然的一些思考。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