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歌手石原崇雅接受《環球時報》專訪:用音樂溝通日中文化

2025年02月21日09:23  來源:環球網
 
原標題:日本歌手石原崇雅接受《環球時報》專訪:用音樂溝通日中文化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姜李 徐劉劉】近期,隨著中國全景音樂競演綜藝《披荊斬棘第四季》的火爆出圈,來自日本的搖滾吉他手、歌手和演員石原崇雅,以獨特的音樂才華和不拘一格的藝術風格受到中國音樂迷關注,在微博平台收獲120萬粉絲。

近日,石原崇雅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透露,他計劃未來3年在中國工作生活,加強在中國的演出活動,致力於搭建日中流行文化溝通的橋梁。

石原崇雅的音樂作品融合了搖滾、電子、嘻哈等多種元素,被外媒譽為日本流行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石原崇雅1981年9月14日出生於日本大阪府,1999年加入日本人氣視覺系樂隊Due'le quartz,成為核心成員。

身為吉他手和作曲家的他在音樂行業展露頭角后,石原崇雅於2002年10月31日,以首張專輯《雅樂-gagaku-》正式出道,展開個人單飛活動。2003年。石原崇雅舉行第一場個人音樂會,緊接著在日比谷野外大音樂堂舉行第二場。此外,還在韓國以及中國台灣舉行了公演,獲得了眾多歌迷的好評。

石原崇雅與中國的羈絆可以追溯到2006年7月,他首次亮相中國上海,參與電視節目《音樂物語in JAPAN》的錄制,並將個人巡演的最終場定在北京和上海。2008年,他的全球巡演也以北京為終站。對於一再表示熱愛中國文化的石原崇雅而言,在北京舉行演唱會是他的一大心願,此前曾有一場演出因故取消令他感到遺憾。時隔一年,他終於與北京歌迷見面,並特別安排了握手會,為歌迷提供零距離接觸機會。

在音樂行業工作20多年,如今44歲的石原崇雅已是3個孩子的父親,卻仍在努力學習中文並練習中國傳統樂器。一直以來,邊翻字典邊用中文拼音寫博客的石原崇雅對中國文化有著特別的偏愛,他始終想借助音樂成為中日文化的友好大使。石原崇雅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份努力的背后,是他對中國文化深沉的熱愛與尊重,這也是他決定“將未來的事業重心放在中國的重要原因”。

“對我而言,音樂是一種精神,它代表著分享能量與活力。我在中國舞台上能夠感受到那股強大能量,這正是我渴望與中國歌迷分享的。”石原崇雅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曾經,我的演出遍布世界各地,如今,我想花更多時間留在這裡,每天都充滿動力地去學習中文,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的音樂風格。”

作為首位被任命為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的日本人,石原崇雅不僅是一位音樂人,更是一位文化使者。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音樂不僅是個人情感表達的工具,更是情感與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在與中國歌迷的互動與交流中,石原崇雅始終堅持將文化元素融入現代搖滾音樂,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拉近日中兩國人民之間的距離。

石原崇雅回憶道:“在2024年上海的演唱會上,當我用中文喊出‘舉起你們的手’時,我本以為大家只是舉手,結果全場觀眾紛紛站起身來。看到這一幕時,我有些心生慚愧,暗想是不是我說的中文沒有讓大家聽懂,這是我職業生涯中第一次告訴粉絲們‘請坐下’。”他表示,這是一個既獨特又意外的時刻,卻讓他感受到了中國粉絲的熱情與親切。石原崇雅告訴記者,他的音樂既承載著濃厚的日本文化特色,又具備廣泛的跨文化共鳴,使得他的作品在中國得到了很好的接受與傳播。他表示:“音樂是一種無國界的語言,它能夠跨越文化和語言的障礙,促進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的情感交流與理解。”

石原崇雅對中國傳統樂器的喜愛與尊重,也是他音樂創作中的一大特色。“中國音樂裡古今曲風的交織融合令人驚嘆,也是我們可以借鑒的。”他表示,“我非常尊重這種文化表達,也希望能在自己的音樂裡融入更多中國元素。”

如今,越來越多像石原崇雅這樣的國際藝術家看到中國積極地與世界分享其文化成果。石原崇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音樂領域外,中國現在在電影、時尚、游戲等其他方面同樣擁有令人難以置信的文化寶藏,我相信中國友人會感到非常自豪,因為他們的文化正在得到全球的認可和接受。”

北方工業大學文法學院中文系主任、審美文化研究所所長王德岩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流行文化的發展不僅是全球化的產物,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現代化演繹。“石原崇雅的音樂與中國當代音樂人的創作方向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雖然中國的音樂越來越國際化,但這並沒有讓我們失去對傳統文化的探索和展現。”他告訴記者:“相反,我們在音樂創作中更加注重將傳統文化與現代音樂相融合,譬如蒙古族呼麥等,都在現代音樂舞台上展現出新活力。”

“因此,我們可以把石原崇雅的音樂看作是當代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他的音樂不僅代表著日本的現代搖滾,也反映全球音樂創作的趨勢。”王德岩表示,“更多國際藝人願意探索和展現中國傳統音樂的獨特魅力,共同推動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交流與傳播。”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