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2歲的大谷博在電腦桌前認真審核建筑圖紙是否合規。記者 朱玥穎攝
在日本的大街小巷,經常能看到精神矍鑠的老年人依然活躍在職場,從事出租車司機、便利店收銀員、餐飲業服務員、公寓管理員等工作。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日本老年就業人口為914萬,連續20年增加。目前,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就業率為25.2%,平均每4名老年人中就有1人在工作,每7名就業者中就有1名為老年人。日本作為世界上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政府通過完善就業環境、設立銀發人才派遣中心等措施,為老年人提供就業機會,緩解社會勞動力短缺,維持社保體系正常運行。近日,本報記者赴日本多地調研,了解日本為應對老齡化支持老年人就業的相關情況。
工作讓生活更充實快樂
陽春三月,東京陰雨綿綿。在位於東京文京區的一家建筑設計公司,今年72歲的大谷博正在電腦桌前認真審核建筑圖紙是否合規,並不時查閱相關資料進行核對。大谷博告訴記者,他22歲大學畢業后進入建筑行業工作,並取得一級建筑師資格証書。60歲退休后,以顧問身份到一家建筑企業擔任常務董事,在家休息了幾年閑不住,70歲時又來到現在這家建筑設計公司擔任顧問。
“我目前一周工作3天。在這裡工作,我能夠繼續發揮專業特長,實現自我價值。同時,我和年輕人聊聊天、思考些問題,避免與社會脫節,保持活力狀態,延緩和抵御衰老。”談起日常生活,大谷博說,“在休息的4天裡,我除了健身和陪孫子玩,還會閱讀相關書籍和法律條文,為這3天的工作做准備。”該建筑設計公司董事長向記者表示:“退休的老年專業技術人才有經驗、技術和社會資源,對公司幫助很大。”
不僅大谷博,不少日本老年人退休后,又再次回到職場發揮余熱。今年80歲的長谷川和三,不久前在日本僑報社出版書籍《從60歲開始的第二人生》。他回憶說,快60歲時,他轉到一家初創公司工作,62歲開始在東洋大學學習。如今,他除了在企業做技術顧問,還在大學學習哲學、撰寫書籍,一有時間就到世界各地旅游。他說:“60歲,新的人生才剛開始,還有很多生活樂趣值得追尋。”
不久前,記者在沖繩搭乘出租車。出租車司機佐藤次郎見記者是中國人,便主動和記者說:“中國地大物博、風景秀美,我很喜歡中國,去過中國廣東省、香港旅游。”佐藤次郎介紹,自己今年70多歲,退休前在當地一家小學任班主任,除了美術,負責語文、數學、英語、體育等幾乎所有科目。“現在,我一周開兩天出租車,和乘客聊聊天,可以轉換心情。平時,我還通過微信視頻遠程教一位中國學生日語。中國學生學習非常認真刻苦,我很佩服。”他微笑著說,“工作讓我的生活更充實、更快樂。”
持續挖掘老年人就業潛力
日本總務省預測,2025年,日本大約每3個人中就有1個65歲以上老人,約5個人中就有1個75歲以上老人。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推算,到2040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上升到34.8%。
為應對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日本政府近年來持續挖掘老年人就業潛力。日本現行的《老年人就業穩定法》規定,用人單位為員工設定的退休年齡應為60歲以上。一名日本企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企業在這方面有相當大自主權,只要員工退休年齡為60歲以上,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設定具體退休年齡。在不少日本企業,員工60歲時辦理退休手續,然后重新與企業簽署合同,以合同工形式繼續上班,即使工作內容類似,但工資會明顯減少。日本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60歲至64歲男性和女性的就業率分別高達84.4%和63.8%。就行業分布來看,從事批發零售業的老年人數量最多,為132萬人﹔從事醫療相關行業的次之,為107萬人﹔從事服務行業的有104萬人。
近日,記者在兵庫縣的明舞住宅區採訪時發現,一種“以老助老”的服務形式深受當地老人歡迎。該社區老齡化現象嚴重,65歲以上老年人佔總人口比例約為44%。因此,當地約50位平均年齡在70歲以上的老年居民,組建了志願者團體向日葵會,每周4天向獨居和身體虛弱的老人提供配送午餐或晚餐服務。記者跟隨該機構成員大石鈴子到一名年約90歲的老年人家中送餐。這位老人滿意地說:“大約兩年前,我獨居生活后,開始訂購向日葵會的便當。向日葵會的便當比市面上的便當價格便宜、種類豐富、樣式精美。送餐人員還會詢問我的身體情況,及時提供幫助,讓我感到很溫暖。”
日本《讀賣新聞》指出,日本政府之所以樂見更多能夠工作的老年人繼續就業,不僅為解決人手不足問題,還為創建“全年齡段型社會保障”,讓老年人成為支撐社保體系的一部分。近年來,日本不斷修改法律制度,延遲退休年齡並鼓勵延遲領取養老金。日本年金機構規定,養老金通常從65歲開始領取,可以選擇提前或延后領取。領取養老金的起始時間每延期一個月,養老金領取額將增加0.7%,如果延遲到70歲開始領取,則享受養老金額比標准額增加42%。延遲到75歲領取,增加幅度可達84%。如果提前領取養老金,每提前一個月領取,其養老金額下降0.4%,如果60歲開始領取養老金,則只能領到標准額的76%。
多舉措提供就業支持
在多方面因素作用下,越來越多日本老年人不再滿足於傳統的退休養老模式,希望通過工作保持社交、實現自我價值。65歲的自媒體博主日后弘美就是如此,她60歲從學校退休后,依靠養老金和私人家教工作維持生計。但她擔心未來如果身體無法工作,會陷入經濟困境。在一位商學院教師的建議下,她在64歲開始經營自媒體。目前,她已上傳超過40條視頻,視頻內容涵蓋生活方式、旅行、學習方法和時尚等多個領域,每周更新一次,每月收入2萬至3萬日元(100日元約合4.8元人民幣)。“一邊賺錢一邊享受生活,這種體驗很好。”她說。
日本政府也不斷修改法律,為老年人就業創造條件。2013年實施的《老年人就業穩定法》(修訂版)規定,退休年齡低於65歲的用人單位,須繼續雇佣仍有工作意願的員工到65歲。2021年實施的該法修訂部分則進一步規定,退休年齡低於70歲的用人單位,應盡可能將繼續雇佣老年人的年齡限制放寬到70歲。政府則為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給予相應補助。根據日本總務省發布的數據,2023年該國65歲以上老年人的就業率為25.2%,其中65歲至69歲為52%。日本總務省表示,由於勞動力短缺,老年人有更多的機會發揮積極作用,預計老年人就業人數增加的趨勢將持續下去。
日本政府還積極發揮銀發人才派遣中心的作用,向老年人介紹工作機會。截止到2023年,日本共設立1341個銀發人才派遣中心,注冊老年求職者數量達676756人。中心介紹的工作包括照顧兒童、保潔、烹飪、安裝修理、修剪庭院樹木等。在日本各地,地方政府還專門設立不同形式的培訓機構,以確保有工作意願的高齡者都能夠得到相應職業技能培訓。此外,日本政府還成立了主要面向60歲以上老人的終生在職支援窗口,免費提供就業支持,例如提供職業咨詢、介紹工作、舉辦研討會等。
隨著越來越多老年人活躍在日本職場,老年群體發生工傷事故的現象也逐年升高。2023年,日本60歲及以上在職老年人發生停工4天以上工傷事故比例高達29.3%,工傷發生率是30多歲在職人員的近兩倍。日本政府於2020年制定了防止老年人工傷的指導方針,要求企業面向老年人改善工作環境,如設置扶手、消除台階、提高工作警報音量等,同時要求企業對在職老年人適用靈活的工作時間和寬鬆的工作節奏等。據報道,日本厚生勞動省正考慮修改《勞動安全衛生法》,將企業面向老年人改善工作環境和重新評估工作內容等要求進一步法制化。(記者 朱玥穎)
《人民日報》(2025年03月19日 第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