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3月24日電(記者 錢錚)野村祐介是位於東京都港區的米其林一星餐廳“醍醐”的第四代“掌門人”。在日前舉行的一個解密東京美食和飲食文化的媒體活動上,野村祐介講述了東京多樣化美食的歷史。在他看來,什麼都能做成好吃的東西。比如,蔬菜的皮可以做腌菜也可以熬高湯或為食材去腥﹔咖啡渣和泡過的茶葉可用作除臭劑﹔芋類制成糊,用於制作冰淇淋等能延長保存期限。“總之就是不把它們扔進垃圾箱”。
在日本東京,有一群和野村祐介一樣的廚師,他們不僅用精湛的手藝傳播東京多彩的飲食文化,還秉承傳統飲食文化中“在敬畏食物之心基礎上享受美食”的精神致力於解決食物浪費問題,推動美食以可持續的方式傳承下去。
東京都環境局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財年東京地區食物浪費總量達36.8萬噸,其中餐飲業浪費約13萬噸,佔總量的約35.3%,遠高於日本全國約15.3%的佔比。另外,家庭浪費食物的現象也非常嚴重,2021財年東京地區共浪費食物約14.3萬噸,超過餐飲業,成為該地區食物浪費的最大源頭。
為減少食物浪費,東京都於2021年3月制定了“東京都食品浪費削減推進計劃”,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食品浪費總量在2000年基礎上減半,到2050年實現食品浪費量實質歸零。這份計劃明確提出,企業、消費者和政府要緊密合作、共同推進實施應對食物浪費的各項措施。
在實施這一計劃方面,東京都推出了許多配套措施。其中最優先的是防止發生食物浪費的各項措施,其次是促進食品的有效利用,最后對仍然產生的浪費,則想辦法促進其回收再利用。
為防止食物浪費,東京都各級政府和相關團體等通過各種途徑向企業和消費者普及與減少食物浪費相關的各種知識,並分享一些企業的好做法,讓食品相關企業改善傳統的商業習慣,讓消費者養成更合理的消費習慣。如企業借助人工智能技術更好地預測市場需求,避免造成過多的庫存浪費﹔生產企業採用新的包裝技術和材料以及更先進的儲存技術,延長食品保質期等等。
在零售環節,避免設置過於嚴格的交貨期限和銷售期限,讓貨品盡量能夠賣完。許多零售店通過食物共享服務App發布預計當天賣不完的食品或者臨近最佳食用期的食品的種類和數量,並提供一定折扣促銷。
鼓勵餐飲行業針對同一菜品提供不同分量的選擇,為消費者准備打包用容器。日本厚生勞動省和消費者廳還於2024年12月共同制定了促進打包吃剩食物的指導方針,力爭在削減食物浪費的同時,確保食品安全。
在避免家庭浪費食物方面,通過各種宣傳促使消費者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比如,經常整理冰箱庫存,將裡面的食材、調料、飲品等分門別類,避免因為遺忘而導致食品過期。同類食品中保質期近的放在顯眼和容易拿取的位置。另外,還需讓消費者理解並非所有剛剛過了保質期的食品都要馬上扔掉。
針對上述各環節產生的未利用食品,通過捐贈給“食物銀行”等為困難人群發放食品的公益組織或作為防災儲備物資促進有效利用。而對經過各種努力最終還是產生的食物浪費,則想辦法把這些食物變成飼料、肥料或能源進行再利用。
經過近年的努力,東京都食物浪費總量已從2017財年的51萬噸下降到如今的不到40萬噸。
野村祐介說,減少食物浪費對於飲食文化傳承和其他許多文化的傳承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他說,只要每個人都有這方面的意識,很快就能收到肉眼可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