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近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該國今年第一季度GDP遭遇負增長,這是日本經濟時隔一年再次出現萎縮。日本媒體報道稱,美國發起關稅戰、日本國內物價高漲等問題正進一步拖累日本經濟。
日本內閣府於5月16日發布的第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日本實際GDP環比下降0.2%,這一數字比此前經濟學家預測的-0.1%還要嚴峻,與前一季度0.6%的增長形成鮮明對比。而若按年率計算,第一季度GDP萎縮達0.7%。
此間分析認為,導致日本GDP萎縮、經濟形勢持續低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是消費增長持續乏力。個人消費佔日本GDP一半以上,然而第一季度日本消費增長微弱,僅為0.04%,低於此前市場預期0.1%的增幅。《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消費疲軟主要是由於物價不斷上漲造成,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價格持續上漲,大米價格一再突破歷史最高點,工資漲幅卻遲遲追不上物價漲幅,迫使民眾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節約各類開支。
京都大學教授藤本聰在5月16日接受日本關西電視台專訪時稱,在經濟負增長的當下,執政黨自民黨干事長森山裕卻表示無意通過降低消費稅來減輕民眾稅負,“我覺得吝嗇鬼政客正在毀掉日本”。藤本聰認為政府主動減稅能夠刺激消費復蘇,從而實現經濟增長和政府收入增加的“雙贏”局面,但現狀卻讓人們對經濟增長和消費復蘇“毫無期待”。
其二則是日美關稅談判仍未見轉機。日本《產經新聞》報道稱,作為首個與特朗普政府展開談判的國家,日本仍在關稅問題上繼續苦苦徘徊。《日本經濟新聞》報道認為,作為日本經濟支柱產業的汽車產業飽受關稅問題困擾,豐田等主流車企的近期利潤正因關稅而大幅下降。路透社援引日本政府內部人士消息稱,自5月初以來持續進行的日美磋商目前仍未彌合雙方分歧,日方談判代表、經濟再生擔當大臣赤澤亮正將於23日訪美,繼續尋求美國全面取消汽車、鋼鐵等行業的加征關稅。瑞穗研究與技術公司首席日本經濟學家酒井才介表示:“美國對日本的關稅稅率仍沒有任何變化,出口和生產等將成為經濟下行壓力因素,4至6月經濟繼續出現負增長的擔憂無法消除。”
日本第一生命經濟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永濱利廣也指出:“從工業生產的角度來看,4至6月很可能繼續呈現減產趨勢,日本經濟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的可能性很大。”他還表示,“特朗普關稅政策的影響不可避免,日本經濟恐怕正進入‘技術性衰退’階段。”
同時,因受制於第一季度的經濟表現,日本央行在貨幣政策上也將繼續保持謹慎態度。日本總務省公布的數據顯示,日本今年3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6%,核心CPI上漲3.2%。在工資方面,日本厚生勞動省稱,日本今年1月基本工資同比增長3.1%,為1992年10月以來最大漲幅。
日本政府試圖以物價上漲帶動工資水平上漲,從而持續提振消費和經濟。CPI和工資增長數據的公布,似乎為政府這一財金政策的合理性提供了支撐,但一季度GDP負增長卻給日本央行澆了一大盆冷水。截至今年4月,日本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已連續10個月萎縮,反映出實體經濟仍處在疲軟區間。外部環境也仍然是日本加息路上的重要掣肘,《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日美關稅談判進展緩慢,美國拒絕在汽車和鋼鐵等關鍵領域向日方讓步,日本央行擔憂,貿易摩擦若加劇,出口下滑、企業盈利下挫、消費與投資低迷等多重因素將繼續拖累經濟,加息周期恐將被迫暫停。
在5月1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日本央行下調了2025財年經濟增長預期,並將穩定通脹目標的達成時間推遲一年,理由是美關稅政策令經濟不確定性陡增。日本廣播協會援引三井住友日興証券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牧野順一的觀點稱,日本今年加息無望,下次加息恐將推遲至明年3月。分析人士指出,日本當前仍面臨經濟前景不明朗、日元升值壓力等挑戰,央行在穩定通脹環境的同時,也需顧及進出口和資本市場運行情況,貨幣政策未來走向仍將取決於通脹與工資聯動走勢以及日美談判進展。(記者 高慶哲)
《光明日報》( 2025年05月23日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