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27日電 (記者 張素)“圍繞推動數據化轉型,日本需要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開展合作。”東京大學大學院講師早矢仕晃章27日在北京說。
當日,由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和日中友好會館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日友好與人文交流”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中日兩國近20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50余名專家學者與會。
會上,圍繞“高質量發展與中日現代化”議題發言時,早矢仕晃章表示,數據是創新來源所在,也是生產力所在,要通過活用數據推動社會創新發展。
早矢仕晃章格外關注中國活用數據取得一系列進展,比如,北京、深圳、貴陽等地紛紛建立數據交易所。“日中之間要開展協同發展,需要建立一個可信數據流通平台。”他說,既要明確什麼樣的數據可以跨境流通,也要通過評估機制確保數據質量。
“數據和創造性之間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我們可以定期舉行日中聯合研討會,或開展相應的實驗,推進共享場景型的產學研合作。”早矢仕晃章說。
在吉林大學教授巴殿君看來,面向未來,中日兩國要拓展非傳統安全領域合作,雙方在公共衛生、老齡社會、傳染病防治機制等方面具有廣泛合作前景。
巴殿君也建議中日建立“數字合作協作區”。他說,區域合作、區域間合作是中日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應以高層互信機制為支點,強化多邊機制對接和規則協同,優先在一些非傳統安全領域,包括氣候治理、數字經濟、老齡化等新型領域開展一些功能性的融合。”
與會專家還表示,中日關系處於十字路口,在這種形勢下,保持兩國民間交流的穩定,不斷促進兩國之間的相互理解和真心實意,對維護中日關系穩定發展的大局顯得尤為重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