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東京8月1日電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近畿大學醫學部教授工藤正俊領銜的國際科研團隊於7月28日在醫學期刊《柳葉刀》發表研究報告稱,由肝炎病毒感染或生活習慣因素導致的肝癌,約60%可通過接種疫苗、改善生活環境等手段實現預防。
據該團隊研究數據顯示,2022年日本新增的86萬名肝癌患者中,超54萬人本可通過預防措施避免發病。若採取科學有效的干預手段,每年可使肝癌發病率降低2%~5%﹔若長期堅持合理應對,未來25年內最多可減少1730萬新增病例,並避免1510萬人因肝癌死亡。
研究同時指出,肝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以及過量飲酒、肥胖等生活習慣問題。不同地區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及經濟發展水平,制定差異化的預防策略。
具體來看,發達國家中因不良生活習慣引發的肝癌佔比正逐年上升,而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等肝癌高風險群體應加強定期體檢,實現早發現、早干預。(編譯:許文金 審稿: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