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虎隊員合影。科比斯圖片社供圖(影像中國)
7月8日,美國參觀者在上海黃浦文化中心觀看“銘記英雄 共創未來”飛虎隊主題歷史圖片展中的實物展品。本報記者 白紫微攝
2024年3月11日,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副主席金坎農(左)及其丈夫在美國紐約參觀“中美友好在廣西”圖片展。周煥新攝(新華社發)
7月8日,上海宋慶齡學校學生合唱團在“銘記英雄 共創未來”飛虎隊主題歷史圖片展開幕式上演唱歌曲《友誼地久天長》。本報記者 白紫微攝
飛虎隊老兵麥克馬倫(右一)參觀昆明飛虎隊紀念館后寫下留言:“時隔80年來到昆明,看到現代昆明的巨大變化,真是太棒了。”昆明飛虎隊紀念館供圖
7月28日,在湖北紅安縣李先念故居紀念園內,近百名美國飛虎隊青少年夏令營成員在飛虎隊員格倫·本尼達墓前獻花。陳 跡 陳少哲攝影報道(影像中國)
一架飛機從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舊州機場起飛。瞿宏倫攝(影像中國)
“舊日朋友豈能相忘,友誼地久天長……”7月8日,“銘記英雄 共創未來”飛虎隊主題歷史圖片展,在上海黃浦文化中心拉開帷幕,上海宋慶齡學校學生合唱團在開幕式上演唱歌曲《友誼地久天長》。
飛虎隊,是80多年前,中國抗日戰場上,一支特殊的空中作戰隊伍。這支隊伍的飛行員多來自美國,他們與中國軍民並肩作戰,屢次重創日軍,成為抗擊日本法西斯的重要空中力量。他們還開辟出被稱為“駝峰航線”的空中生命線,一度成為戰時中國與外界保持聯系的唯一有效國際通道。
“追憶往昔,中美兩國人民在抗擊日本法西斯的斗爭中同仇敵愾,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結下了深厚友誼。”2023年9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復信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主席格林和飛虎隊老兵莫耶、麥克馬倫,強調“新時期中美關系的健康穩定發展,需要新時期飛虎隊員的參與和支持,希望飛虎隊精神能夠在兩國人民之間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浴血並肩捍正義
1937年,美國得克薩斯州空軍退役教官陳納德來華擔任顧問。在中國期間,他目睹了日本在中國的侵略擴張,聽到不少日本侵略者的暴虐行徑。1940年初,陳納德再次來到中國。當年底,陳納德組織志願航空隊的計劃獲得美國政府和軍方支持。1941年到1945年,美國援華空軍先后以志願援華航空隊、駐華航空特遣隊、第十四航空隊、中美空軍混合聯隊等形式在華參戰,協助中國抗擊日本侵略者。
“當年,外祖父在我母親9歲時就前往中國。母親一直無法理解外祖父為何一走就是那麼多年,直到我們第一次來到中國,了解到戰爭年代在中國發生的事,她才釋然。”陳納德將軍的外孫女嘉蘭惠說,“中國人民克服重重困難、頑強抗擊日本侵略者,值得敬佩。”
1941年12月20日,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在雲南昆明上空與日軍首次激烈交鋒,6架日本飛機當場被擊落,另有3架在返回途中墜毀。這場久違的勝利讓昆明民眾振奮不已。“連續幾天,各界人士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還帶上雲南特產宣威火腿到巫家壩機場為志願援華航空隊慶功。”滇緬抗戰史學者戈叔亞說,昆明民眾看到飛機頭上的鯊魚嘴圖案,覺得像極了老虎,紛紛稱戰機為“會飛的老虎”,志願航空隊隊員也很喜歡這個稱號,“飛虎隊”這個名稱便廣泛流傳開來。
飛虎隊的到來,為中國抗戰注入了急需的空中力量。飛虎隊與中國空軍並肩作戰,在滇緬、華中、華南等空戰中屢次沉重打擊日軍,有力支援地面部隊的作戰行動。在中國期間,飛虎隊擊落日本軍機2600多架,擊沉、擊傷艦船44艘,擊斃日軍6萬余人,有力支持了中國抗戰。“中美人民並肩作戰,在一次次用鮮血凝聚起的勝利中結下深厚情誼。”戈叔亞說。
談起1944年加入飛虎隊的經歷,莫耶記憶猶新。當時,已結束其他作戰任務的莫耶本可以選擇回家,“但我告訴指揮官,我想在陳納德將軍的指揮下為中國人民而戰,於是我來到了中國”。此后,他在四川等地執行一系列任務,與中國人民並肩抗擊日本侵略者。“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承受了太多苦難,做出了太多犧牲。”莫耶表示,“我們和中國軍民一起與敵人頑強作戰,保衛了中國人民的家園,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經歷。”
飛虎隊不僅直接參與對日本侵略者作戰,還參與建立了向中國運送急需物資的駝峰航線。駝峰航線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等進入中國雲南和四川,全長約800公裡。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通過駝峰航線向中國運輸的戰略物資達80多萬噸。
一部1944年拍攝的美國紀錄片記錄了當時廣西、湖南等地民眾幫助飛虎隊修建機場的珍貴影像——穿著布衣的老百姓有的敲打石塊,有的搬運土方,還有的身體前傾,拉著石碾平整路面。同期聲解說令人動容:“你正在目睹一個奇跡。在不到3個月時間裡,中國人建造了一系列機場,可以起降美國最大的轟炸機。他們在賴以生存的耕地上徒手建造機場,多達9萬人在同一塊土地上工作。”
位於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的舊州機場曾是駝峰航線的重要中轉和補給節點,1941年動工修建。黃平縣委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廖尚剛介紹,當時,來自黃平、余慶、施秉等10多個縣的數萬民眾,在缺乏大型機械的情況下,依靠肩挑背扛完成機場修建,“機場不僅接收戰略物資,更在保証航線通暢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守望相助見真情
1942年6月,飛虎隊司令部由雲南昆明遷至重慶白市驛機場,並進駐重慶珊瑚壩機場、梁山機場,湖南衡陽機場以及廣西桂林機場等地,全力支援華中、華南等地抗戰。
在有關梁山機場的歷史記載裡,威廉·瑞德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這位飛虎隊員曾在一次空戰后,用機身搖擺和手語鼓勵另一架受損戰機上的中國戰友不要跳傘,並伴飛護其安全返航。1944年12月19日,瑞德在返航途中突遇日軍襲擊,被迫跳傘,不幸犧牲。93歲的重慶市梁平區作協名譽主席常開國回憶,當年他正上六年級,聽到瑞德犧牲的消息后,“女生們都哭了,男生們攥著拳頭。老師說:‘瑞德是幫我們打鬼子的英雄。’”2014年,瑞德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據統計,在駝峰航線上,每位飛行員平均飛3次就會犧牲。抗日戰爭期間,2000多名飛虎隊員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中國人民銘記著這些與中國空軍將士並肩作戰的飛虎隊勇士的犧牲與付出。200多名遇險飛虎隊員得到中國人民救護,數千中國軍民在救援行動中獻出生命。格林告訴記者,與歐洲戰場相比,美國飛行員在中國跳傘后的獲救幾率要高得多。盡管自身缺衣少食,中國人民卻把最好的食物、藥品全部拿給落難的飛虎隊員。
在飛虎隊員夾克內側下方或者背部,總能看到一塊白布,上面用濃墨寫著清晰的中文——“來華助戰洋人(美國),軍民一體救護”。這塊布被稱為“血符”,具有身份証明和申請救護雙重作用,可以使民眾在看到負傷的飛虎隊員時及時救助。
戈叔亞曾帶著這樣一個“血符”在雲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縣尋找墜毀飛機遺跡。在瀾滄江邊,他遇到一名叫羅光浦的老人。看到“血符”,老人一下激動起來,“美國人特別高,太重了!”他給戈叔亞講了多年前的一個故事:1944年,一架美國運輸機墜毀,3名機組人員跳傘,其中約翰·卡瑞爾和羅伯特·若勒受傷。羅光浦和其他幾名農民發現后,趕緊將受傷飛行員背到村中,把村裡最好的木板房騰出來給他們療傷。
2002年,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共同主辦的“歷史的記憶”大型圖片實物展覽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逾百名中美老兵參加。戈叔亞跟隨羅光浦一同赴美,在活動現場,卡瑞爾一眼認出了羅光浦,兩位老人緊緊擁抱在一起。“他們都哭了,在場的人也都非常感動,卡瑞爾一家人都在感謝羅光浦。”多年后回憶起那個場景,戈叔亞仍印象深刻。
飛虎隊員格倫·本尼達跳傘后,湖北監利村民和新四軍戰士經過近60天的“生死救援”,幫助他安全脫險﹔加布裡埃爾·狄索斯威在河南新鄉迫降后,當地村民連夜為他修建了一條上千米的臨時跑道,供救援飛機使用……“飛虎隊員英勇作戰,摧毀日本在中國的重要軍事力量,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國人民的奮勇抵抗和全力支持。飛虎隊員和中國人民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格林表示。
精神賡續向未來
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飛虎隊的故事和精神依然在一代代人心中傳承。“飛虎隊精神代表著維護正義,代表著和平共存、合作共贏,代表著永恆的友誼。”格林的父親是一名美國二戰空軍老兵,他從小聽父親講過許多飛虎隊的故事,一直對中國很感興趣。
“1995年,一些飛虎隊老兵受邀到中國參加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活動,我當時正在參與制作一部關於飛虎隊的紀錄片,有幸和他們同行,並與許多飛虎隊老兵成為親密的朋友。”格林說,之后他創立了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希望讓更多飛虎隊老兵回到中國走走看看。
“這些年,我們總共邀請了近500名老兵和他們的家屬去中國參觀。看到中國如今的發展,他們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一樣的表情——驕傲而欣慰。他們認為當年的努力都是值得的,也感到自己參與了中國發展進程。”格林說。
2022年,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啟動“飛虎隊友誼學校和青少年領袖計劃”。截至目前,兩國共有超過110所學校加入,為促進兩國青少年理解飛虎隊精神、增進友誼搭建了穩定且長期的平台。
在重慶、昆明等飛虎隊曾經戰斗過的地方,一系列以飛虎隊事跡為主題的紀念展覽在重慶史迪威博物館、昆明飛虎隊紀念館、雲南抗戰勝利堂等地長期舉辦。“我們希望通過這些真實的記錄告訴大家,當今和平、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將飛虎隊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雲南飛虎隊研究會副會長甘雲表示。
在昆明飛虎隊紀念館的“長空飛虎——飛虎隊文物展”上,飛行員戰服、護目鏡、紀念印章等實物展陳,結合大量歷史影像,把參觀者帶回那段歷史。飛虎隊老兵后人湯姆斯·溫特參觀后在留言簿上寫道:“感謝你們展示這些,讓后代真正了解飛虎隊的故事,教育后代理解友好合作的重要性。”
那些承載歷史記憶的機場也煥發出新的生機。2016年,黃平縣對舊州機場進行重新硬化與升級。該機場於2018年獲中國民用航空局認証,成為貴州省第一個A2級通用機場。如今,舊州機場不僅開展飛行體驗、輕型飛機執照培訓、空中游覽等通航業務,也成為青少年航空教育的重要基地。
“我們需要書寫更多像飛虎隊一樣的合作故事——為兩國人民創造福祉,也為世界帶來和平與繁榮。”格林說,“美中兩國人民80多年前並肩作戰創造的歷史昭示:我們能夠攜手合作,並在任何事業中取得成功。那段歷史是鼓舞我們共同前行的力量。”(李瑋參與採寫)
《人民日報》(2025年08月19日 第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