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關稅陰影下,日本車企陷“苦戰”

高慶哲

2025年08月25日09:5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美國關稅陰影下,日本車企陷“苦戰”

日前,豐田、本田、日產等七大日本頭部汽車制造商先后公布了其本財年第一季度(2025年4月1日至6月30日)財報,相關數據顯示,各大車企經營壓力持續存在。有日媒認為,這份“刺眼”的成績單,正是日本車企在美國政府關稅壓力下不斷“失血”運轉的結果。

各大車企經營狀況堪憂

日本車企中的“老大”豐田公司財報顯示,雖然其本財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但淨利潤卻同比下降37%,營業利潤率較上年同期也下降了1.6個百分點。公司大幅調低其2025財年(2026年3月期)全年業績預測,其合並淨利潤預計同比減少44%,降至2兆6600億日元。《日本經濟新聞》就此評論稱,美國的關稅政策及日元匯率因素大幅抵消了豐田所採取的提升生產效率等應對策略的積極影響。此外,豐田公司認為美國關稅政策的影響已蔓延至其整車業務及零部件供應商等細分領域,預計關稅將對其整車業務造成約1兆日元的不利影響,對其零部件供應商造成約4000億日元的沖擊。

以北美市場作為主要盈利來源的馬自達公司受到的影響更為明顯。財報顯示,該公司本財年第一季度銷售額同比下降9%,當季歸母淨利潤虧損高達421億日元,這與其去年同期498億日元的盈利形成鮮明對比。該公司2025財年(2026年3月期)全年業績預測顯示,受美關稅政策因素影響,公司預計歸母淨利潤同比將大幅下滑82%,至200億日元。《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馬自達雖已在美國與豐田共同投資設廠,但其在產能與零部件供應鏈等方面受限較大,短期內增產較為困難,即使日美間的汽車行業關稅降至15%,馬自達仍將面臨嚴峻挑戰。

其他車企也不容樂觀。本田汽車本季度的歸母淨利潤為1966億日元,同比下滑50%,預計本財年合並淨利潤將同比減少50%。日產汽車已連續四個季度陷入虧損,公司認為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對其業績造成了約687億日元的沖擊。公司還公布了2025年上半年(4月至9月)的業績展望,預計營業虧損將達1800億日元。日本三菱汽車公司副社長鬆岡健太郎近期表示,巨額關稅對公司業績造成直接打擊,降低汽車關稅雖有積極意義,但因“關稅對業務的影響涉及許多方面,總體來看仍不樂觀”。

未來形勢仍不明朗

更令日本車企焦慮的是,日美兩國政府雖就下調汽車關稅至15%在內的一攬子關稅減免措施達成一致,但卻始終未能公布有關協議落地實施的具體時間。日本廣播協會報道稱,美政府內部人士透露,美方正考慮於9月中旬正式調降關稅。日方談判代表、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在接受日本朝日電視台採訪時對此評論稱,“這與英美兩國從達成協議到落地實施的時間大致相同”,因此“感覺不會太糟”。但高盛証券集團近日調查顯示,當前27.5%的汽車關稅稅率維持的時間越長,日本各大車企的全年收入所受沖擊就越大,從而影響公司整體經營狀況與市場反應。

另外,15%的汽車關稅稅率是否能成為“永久解決方案”也令人生疑。日本伊藤忠綜合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深尾三四郎表示,行業擔憂的不僅是15%的稅率到底何時兌現,還在於這一稅率是否能繼續維持下去。日本政經雜志PRESIDENT指出,美國的汽車制造商及產業工人對日美兩國達成的關稅協議其實並不滿意,且特朗普目前的支持率並不穩固,在明年中期選舉這個“大考”時再拿汽車關稅“開刀”以爭取美制造業工人選票也不無可能。

面對特朗普政府的關稅風暴,豐田高管東崇德直言:“只能踏踏實實地制定應對策略,沒有任何特效藥可言。”日本《產經新聞》報道,豐田正計劃通過增加銷量、降低成本以及提升售后服務收益以抵消關稅影響,本田也計劃將美國工廠的工作體制由兩班制改為三班制,以強化北美市場的本地化生產能力。《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馬自達正在調整其產品出口戰略,擴大低關稅地區的銷售規模以對沖整體低迷的盈利態勢。

然而,有經濟分析人士指出,調整出口目的地等終歸只是應急之策,考慮到關稅影響未來仍會持續,必須採取上調價格、推進本地生產等能夠產生持久效果的應對措施。日本汽車工業會會長片山正則也認為,日本政府應推動進一步降低關稅,同時以支持汽車供應鏈並刺激國內需求等為目標,出台長期性措施幫助日本車企渡過難關。

《光明日報》( 2025年08月25日 12版)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