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洛陽8月28日電 (記者 闞力)在波光粼粼的洛陽伊水西畔,日本新瀉大學學生高野雄太四處尋找龍門石窟一塊名為《始平公造像記》的楷書碑刻,這是由北魏書法家朱義章書寫的題記。
27日至28日,高野雄太與近30位日本大學生同赴古都洛陽,尋訪聞名海內外的白馬寺、龍門石窟等歷史文化遺跡。這場活動由中國駐日本大使館指導,日本東方新報、河南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鄭州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洛陽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共同主辦。
龍門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現存10萬余尊造像,2800余塊碑刻題記。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座官辦寺院,被稱為“中國第一古剎”。
對龍門石窟碑刻題記仰慕已久的高野雄太,自小學習書法至今已有13年之久,還曾臨摹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等書法作品。讓他感到自豪的是,今年3月他在中國一場書法節賽上,用毛筆書寫了一個“蘭”字。
高野雄太告訴記者,在龍門石窟參觀時,他幾乎用手機拍下了所有可以看到的碑刻題記,准備回日本后慢慢學習研究,爭取早點將這些碑刻漢字臨摹下來。
在白馬寺,高野雄太對這座布局嚴謹、氣勢恢宏的古代皇家寺廟頗感興趣。在他看來,這座體現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寺廟,處處都是寶貴的遺存,“每到一處匾額或者碑刻前,我都會認真仔細地看和聽”。
對中國歷史遺跡興趣濃厚的日本大學學生倉浪虎太郎,同樣拍下很多白馬寺和龍門石窟的照片,他不僅要將這些照片分享給日本的親友,還將這些照片作為以后學習中國文化的資料,整理儲存起來。
聽完講解員介紹龍門石窟的保護現狀后,倉浪虎太郎認為,中國擁有先進的石窟保護技術,能將逾千年的石窟遺存保護這麼好實屬不易,他了解到其他國家的一些石窟都被破壞掉了。
倉浪虎太郎告訴記者,白馬寺的參觀讓他以后會更加關注中國歷史文化,“日本文化源頭與中國存在深厚淵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