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9月1日電 (記者 韓帥南)暑期已過,赴雲南昆明飛虎隊紀念館參觀的民眾仍絡繹不絕。展廳裡,布滿彈孔的飛行服、形態各異的徽章等大量史料與實物,清晰講述著“飛虎隊”的歷史和中美兩國軍民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友誼。
8月23日,民眾參觀位於昆明的飛虎隊紀念館。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1941年8月,由美國著名將領陳納德組織的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正式成立,總部設在昆明,當時首要任務是保護中國重要國際通道——滇緬公路。
雲南省飛虎隊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甘雲指著一張涂裝著鯊魚圖案的戰斗機老照片說,“飛虎隊得名的一種說法是,久居內陸的雲南民眾將鯊魚誤認為老虎,便稱戰機為‘會飛的老虎’。”“飛虎隊”稱呼便流傳開來。
1941年12月20日,飛虎隊在昆明上空與日軍首次激烈交鋒,取得擊落6架日機、另致3架返途墜毀的戰績。
甘雲回憶父輩經歷,“此前昆明人每晚需備好干糧和水,以備空襲疏散。飛虎隊首捷后,日軍空襲銳減,‘跑警報’漸成歷史。”
此后,飛虎隊陸續奪回雲南、重慶、四川、廣西等地制空權。抗日戰爭期間,飛虎隊共擊落日機2600余架,擊沉擊傷艦船44艘,殲敵6萬余人,亦有2000多名飛虎隊員獻出生命。
2023年11月2日,飛虎隊后代到訪位於昆明的飛虎隊紀念館。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飛虎隊紀念館中,一件背后紋有23頭駱駝的帥氣飛行服引人注目。“每頭駱駝代表其主人飛越駝峰航線一次。”甘雲說。
1942年5月起,飛虎隊護航國際物資經此險要航線輸華。在這條需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的航線上,1000余名飛行員犧牲。至1945年9月,通過該航線向中國運輸戰略物資超80萬噸。
“飛虎隊服的‘血符’見証著軍民情誼。”甘雲介紹,“血符”一般縫在飛行服內襯或背后,用中文寫著“來華助戰洋人(美國),軍民一體救護”字樣,兼具身份証明和求助功能。甘雲強調,“飛虎隊足跡遍布中國多地,但雲南民眾對其感情尤為特殊。”抗戰期間,200多名遇險飛虎隊員獲中國民眾救助,許多雲南人為此獻出生命。
甘雲講述了一場跨越58年、萬余公裡的重逢。1944年,大理永平農民羅光浦將受傷的飛虎隊員約翰·卡瑞爾等人背到村裡,騰出最好的木板房供他們療傷。2002年,兩人在美國華盛頓一場飛虎隊紀念活動上重逢,一眼便認出對方,相擁而泣。
據知,飛虎隊在雲南掀起“英語熱”,當時南屏電影院播放的影片幾乎與好萊塢同步。昆明的椒鹽餅因飛虎隊員的飲食習慣加入黃油,改良為中西合璧的“摩登粑粑”,至今仍是許多餐廳的必備佳肴。昆明百年老字號生產的飛虎曲奇餅干暢銷網絡。飛虎隊司令部舊址、雷允飛機制造廠遺址、呈貢機場舊址等,讓這段戰火淬煉的中美友誼成為“可觸摸的歷史”。
代表著維護正義、捍衛和平、勇毅擔當的“飛虎隊精神”也在雲南代代相傳。坐落於呈貢機場原址旁的昆明市呈貢區第一小學,是中國唯一一所“飛虎小學”。該校以“飛虎文化”打造校園環境,設立“飛虎書吧”,編排“飛虎旗操”,讓學生們銘記歷史、傳承飛虎隊精神。
2023年11月3日,美國飛虎隊老兵哈裡·莫耶在昆明與中方代表共植友誼樹。中新社記者 劉冉陽 攝
飛虎隊故事在美國亦廣為流傳。美中航空遺產基金會、美國飛虎隊友好協會等長期在美弘揚飛虎隊精神,並多次組織飛虎隊老兵、青少年等赴華交流。
在甘雲看來,飛虎隊歷史是中美共同的記憶,更是促進民間交往的重要紐帶,“相信飛虎隊精神的傳承能讓中美合作延伸至更廣領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