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東京10月11日電(記者陳澤安 李子越)日本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10日在與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會面時,正式表達退出執政聯盟的方針,兩黨長達26年的結盟關系宣告結束。
分析人士認為,公明黨突然提出與自民黨“分手”,有政策和人事安排等原因,背后是理念不合、選情不佳等因素。此事不僅給高市接任日本首相增添變數,也給自民黨帶來多重打擊。日本政治或將迎來新一輪亂局,開啟“多黨化時代”。
多重原因致“分手”
輿論對這次公明黨突然宣布“分手”頗感意外。自民黨與公明黨結盟已有26年,其間雖經歷過2009年下野等波折,但結盟關系一直持續。公明黨這次給出的“分手”理由是,公明黨要求加強對企業和團體政治獻金的管制,自民黨對此未能給出令人滿意的答復。但分析人士認為,原因不僅於此。
高市當選自民黨新總裁后於7日任命自民黨高層職務,其中黨內大佬、前首相麻生太郎出任副總裁﹔“黑金”丑聞重要涉事者之一、原“安倍派”骨干萩生田光一出任黨內要職干事長代行,相當於黨內二號人物干事長的首席代理。日本《朝日新聞》指出,這兩人都是公明黨所不滿的人物。
由於自公聯盟在國會眾參兩院均為少數,高市上任后加緊拉攏部分在野黨,特別是近期與國民民主黨互動頻繁,這也引發公明黨不滿。日本《每日新聞》分析,高市“輕視公明黨”而偏重國民民主黨,使公明黨的不信任感超過臨界點。
兩黨深層分歧在於基本理念。自民黨是保守派政黨,公明黨則崇尚自由主義。前者主張修改日本和平憲法,后者對此態度謹慎。高市是自民黨內右翼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多次參拜靖國神社,在競選總裁期間還曾發表排外言論,這些都讓公明黨不滿。
分析人士指出,這兩個理念不同的政黨能長期結盟,主要是因為雙方能在選舉中相互支持從而獲得更多議席。但“黑金”丑聞曝光后,自民黨一直未能妥善處理並平息民怨,導致該黨在重要選舉中接連失利,公明黨也受其拖累,議席縮水。
高市當選總裁后公開表示“黑金”問題已經翻篇,還任命問題人物萩生田擔任要職,讓公明黨看不到改善選情的希望,摧毀了兩黨結盟的利益基礎。
政治角力更激烈
國會首相指名選舉將於本月舉行。這是眼下日本最重要的政治議程。首相指名選舉將分別在眾參兩院進行,在第一輪投票中獲過半票數的候選者直接勝出。如果無人獲得過半票數,則得票前兩名的候選者進入第二輪,得票多者獲勝。
齊藤在10日記者會上明確表示,公明黨議員不會在首相指名選舉第一輪投票中支持高市,而是會投票給他自己。此前,自民黨隻需拉攏國民民主黨就可以在國會拿到過半數選票。但現在少了公明黨支持,即便得到國民民主黨的選票也無法超過半數。這無疑給高市爭奪首相之位帶來極大變數。
在野黨方面最近動作頻頻。國會中議席數僅次於自民黨的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一直呼吁在野黨團結起來實現“政權更迭”。該黨最近還拋出橄欖枝稱,首相指名選舉中並非必須推選該黨黨首,國民民主黨黨首玉木雄一郎也是有力人選。
因與立憲民主黨基本理念不合,國民民主黨、日本維新會等重要在野黨未對聯合行事表現出太大熱情。玉木此前曾明確表示,不會為“湊數”而在首相指名選舉中與立憲民主黨聯合行動。但他10日晚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自己“有擔任首相的決心”,要求立憲民主黨在政策上向國民民主黨靠攏。
輿論認為,近期內,各黨圍繞首相指名選舉,特別是著眼第二輪投票的政治角力將更加激烈,在野黨是否團結將是決定未來首相人選的關鍵。
進入“多黨化時代”?
日本媒體認為,公明黨退出執政聯盟是平成時代以來日本政治史上的重大轉折點。《日本經濟新聞》說,日本已進入無論哪個政黨都無法單獨執掌政權的“多黨化時代”。
從歷史上看,1993年自民黨分裂導致其喪失眾議院多數地位,最終被新生政黨和在野黨組成的八黨聯盟趕下台,由此開啟了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政治亂局。分析人士認為,這次執政聯盟解體后的政局與當年有相似之處。自民黨在眾議院議席跌破半數且難以找到盟友,日本或將開啟新一輪政治亂局。
即便高市最終當選首相,由於自民黨執政基礎進一步削弱,至少要拉攏兩個在野黨才能在眾議院超過半數,因此無論是組建新的執政聯盟,還是就個別政策開展協調,都將更加困難。難以有效推行政策勢必令自民黨更難重獲民眾支持,加之失去公明黨助力,其選情將進一步惡化,國會席位隨之進一步縮水,形成惡性循環。
7月13日,在日本千葉縣,參政黨黨首神谷宗幣(中)在街頭演說活動后接受媒體採訪。新華社記者賈浩成攝
從全球范圍看,分析人士認為,當前日本政局與部分西方國家的政治“碎片化”趨勢一致。傳統政黨越來越難以拿出有效辦法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走向衰落﹔選民不滿催生各種奉行更加極端主張的政治勢力,民粹主義抬頭﹔各政治勢力越來越執著於自身主張和穩固基本盤,更難形成政治共識。
無論是自民黨選情低迷,還是執政聯盟難以維持,又或是參政黨等極右翼勢力興起,都是這一趨勢的表現。日本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理事宮家邦彥撰文說,日本或許正在滑向“碎片化和無效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