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在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舉行的《1932-1945年日本生物戰部隊在中國進行的醫學人體實驗》(中英文版)首發式上,作者蒂爾·貝爾尼希豪森致辭。新華社記者 劉向 攝
新華社法蘭克福10月16日電(記者馬悅然 劉向)德國學者撰寫的《1932-1945年日本生物戰部隊在中國進行的醫學人體實驗》(中英文版)首發式15日在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舉行。
本書作者為德國海德堡大學醫學院全球衛生研究院院長蒂爾·貝爾尼希豪森。他通過對日本、美國、德國等國保存的歷史文獻進行學術性剖析,客觀講述二戰期間日本生物戰部隊進行人體實驗的歷史。
“這段黑暗歷史完全與醫學倫理背道而馳,這不僅是歷史的悲劇,更是對人類良知和文明底線的挑戰。”貝尼希豪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日本的細菌武器研究駭人聽聞,其在中國進行的人體實驗和生物戰計劃,是全球醫學史和戰爭史中至關重要但長期被忽視和未被深刻理解的一章。
10月15日,在德國法蘭克福書展舉行的《1932-1945年日本生物戰部隊在中國進行的醫學人體實驗》(中英文版)首發式上,作者蒂爾·貝爾尼希豪森致辭。新華社記者 劉向 攝
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事黃昳揚在致辭時表示,本書非常明確、肯定地作出多個關鍵結論和批判性評價,表達出對人類良知、公平正義、世界和平的守護與呼喚。該書讓全球讀者清楚地認識到,日本侵華戰爭史實真相不可篡改。這對於敦促有關國家正確認識和對待歷史具有特殊價值。
四川新華出版發行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青在視頻致辭中說,該書的出版不僅是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的庄重致敬,更是海內外出版同仁共同踐行“銘記歷史、珍愛和平”使命、積極擔當文化責任的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