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北京-东京论坛在东京开幕 就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现实意义展开对话

【查看原图】
全体会议现场。
全体会议现场。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2018年10月15日08:50

人民网东京10月14日电(孙璐 吴颖 郑瑾 木村雄太)第十四届北京-东京论坛当地时间14日9时在东京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深化互信与合作,共担亚洲及世界和平与发展责任—思考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现实意义”。

600余位来自中日两国政界、经济界、学术界、传媒界的嘉宾和代表出席为期一天半的论坛。论坛下设双边政治与外交、经济、媒体、安全、特别等分论坛,将围绕“互信”“合作”“和平”“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共识文件。

公益财团法人国际文化会馆理事长、原联合国副秘书长明石康代表日本主办方致辞,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方正辉代表中国主办方致辞。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西村康稔代表日本政府致辞,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代表中国政府致辞。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与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分别发表主旨演讲。

徐麟在演讲中表示,“北京-东京论坛”在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成长为两国高层级、具有广泛性的智库。媒体和企业交流平台,在推动中日双方加强对话、增进互信、促进合作、积极影响两国舆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中日关系改善作出了有益贡献。

徐麟谈到,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在东方经济论坛同安倍晋三首相会晤,李克强总理5月应邀成功访日,这些高层往来推动两国关系持续改善,中日关系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今年适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本届论坛以“深化互信与合作,共担亚洲及世界和平与发展责任—思考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现实意义”为主题,体现了论坛积极推动两国关系改善发展的良好初衷和努力方向。

徐麟强调中日两国必须牢牢把握和平、友好、合作的大方向,并提出 “和平友好合作是民心民意所向”、“和平友好合作是国家利益所在”及“和平友好合作是是时代潮流所驱”三点思考。徐麟说,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40周年,同时还是《中日联合宣言》发布20周年和中日签署《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10周年,中日间四个政治文件是中日关系健康发展必须牢牢坚持的指针和遵循。希望中日双方有识之士能够坚定信心、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办好此次论坛,使论坛成为落实中日两国领导人重要共识的务实对话平台,成为继承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精神的重要民间力量,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发展贡献出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福田康夫讲话时指出,中国在现有国际秩序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加强与完善现有秩序,日中应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国际秩序的规则。他呼吁日中两国重返和平友好条约的原点,建设面向未来的友好关系,希望本届论坛能够为日中两国的密切发展发挥出重要作用。

程永华致辞时表示,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关系正值重回正轨、向着改善发展的方向前进的时期,本届论坛的主题具有特别的意义。他指出,积累政治安全互信、建设性管控分歧、加强交流合作、维护多边主义是发展中日关系需要重视的课题,期待本届论坛为增进两国民众相互理解、推动中日关系持续改善发挥积极作用,为亚洲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西村康稔讲话时谈到,日中两国和平友好条约代表了日中关系的原点和基础,发展两国之间持久合作关系,用和平手段解决一切争端,是该条约签订40周年后的今天仍然坚持的原则。他表示,两国应该是相互帮助的伙伴,为了实现两国真正的和平更加需要两国民众的支持。

方正辉致辞时希望双方与会嘉宾围绕中日两国社会普遍关注的“中日关系未来” 、“新型中日经济产业合作” 、“中日为实现东北亚和平应发挥的作用” 、“中日媒体的作用与责任”以及“中日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等重大课题进行深入讨论,提供并探索新思维、新路径。

明石康在论坛上强调,两国应形成合力,在亚洲及全球问题方面形成共识,共同参与解决全球性课题。

当天下午举办的分论坛中,双边政治与外交分论坛主题为“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现实意义及中日关系的未来”、经济分论坛主题为“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开创新型中日经济产业合作”、媒体分论坛主题为“中日媒体在亚洲及世界形势变化中的作用与责任”、安全分论坛主题为“中日两国为实现东北亚和平应发挥的作用”、特别分论坛主题则为“全球化背景下中日两国在低碳和数字经济领域的新型合作”。

第十四届北京-东京论坛由言论NPO、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共同主办。“北京-东京论坛”创立于2005年,每年在北京和东京轮流举办。前十届由中国日报社与日本非盈利法人机构——言论NPO共同主办,自2015年起由中国国际出版集团与言论NPO共同主办。这一中日两国的民间交流论坛旨在通过官民互动,加强交流,影响和引导两国公众舆论,现已成为两国间高层次的民间对话及交流平台。十几年来广泛聚集了两国各领域的知名人士,围绕涉及中日关系重大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在推动双方沟通观点、缩小分歧、增进互信,影响和引导两国公众舆论等方面,为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分享到:
(责编:许文金、陈建军)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