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日本频道吉田富夫专访日语版

人物


吉田富夫: 1935 年生于日本广岛县,1955年考入日本著名学府京都大学开始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学,现任日本佛教大学文学部教授,是我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早已熟知的著名学者和专家。近几年来,吉田先生向日本翻译介绍的《蛙》、《丰乳肥臀》等中国文学作品,在日本读者中获得了新中国文学从未获得过的巨大而良好的反响。

访谈视频

    专访吉田富夫视频(一):谈与中国文学渊源
  1. 专访吉田富夫视频(一)谈与中国文学渊源
  2. 专访吉田富夫视频(二):谈莫言作品及诺奖效应
  3. 专访吉田富夫视频(二)谈莫言作品
  4. 专访吉田富夫视频(三):谈中日间文学环境和寄语莫言
  5. 专访吉田富夫视频(三)谈中日间文学环境
  6. 相关专题

    1. 专访日文翻译家泉京鹿女士
      专访日文翻译家泉京鹿女士
    2. 《知日》出版人苏静谈中日文化交流
      《知日》出版人苏静谈中日文化交流
    3. 独家专访旅日作家毛丹青
      独家专访旅日作家毛丹青

    网友留言

访谈实录

前言  日本京都。77岁的日本老人吉田富夫刚刚在自己家中翻译完了莫言的《天堂蒜苔之歌》,这是他翻译莫言的第8部作品。11月的一天,当我们采访完吉田富夫,从他在京都的家中出来的时候,脑海里不断思索着是什么力量让年近80高龄的老人勤于笔译。在这场莫言热潮中,作为驻外媒体的我们一早便开始寻找莫言与日本的联系,我们希望莫言的作品可以乘着诺贝尔文学奖这列快车经由日本,到达世界更多的地方,然后在那里生根发芽。

谈与中国文学渊源:因为对毛泽东的新中国感兴趣而选择中国文学   当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对于像我这样的日本年轻人来说,新中国就是新大陆、新世界。我当时比较年轻,对政治比较活跃,对毛泽东的新中国很感兴趣,因为这样的个人原因开始研究中国文学。

谈莫言:莫言经常说自己是农民,我也说我是农民,我们的出身一样。  我在日本的农村长大,从小从事农活。我父亲是打铁的,莫言的周围也有类似的人,《丰乳肥臀》里就有打铁的,这部小说里母亲的形象和我母亲的形象一模一样,真的,不是我杜撰的。我开始认真翻译《丰乳肥臀》之后,完全融入莫言的世界了。

谈莫言作品:触及人的共性从而被世界接受   莫言作品的日本读者可能很多都是在城市里长大的,不过莫言的作品追求的是人的内心的东西,反映了常常被掩盖的人的内心欲望和追求,人的内心的东西还是共通的。

谈莫言作品翻译:译作中加入了老家广岛的味道  莫言的作品地方特色很浓厚,都是以山东高密等地为背景,我尽量把它变成以我老家广岛为背景的语言世界,不过完全变成广岛话也不行,主要上还是标准话,里面尽量地加一些我老家的味道。

谈中国现代文学以及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是中国作家反省的契机  改革开放之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我觉得这十年是新世纪文学比较兴旺的时期。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中国文学越来越商业化,好多文学家好像也忙于商业活动了。这次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可能是中国文学家反省的一个好机会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是件幸事。

谈中日文学交流:鲁迅的作品给予日本知识分子非常深刻的影响   文学有它特殊的作用,它能深入人的心灵。文学起到推进作用的前提是,民众要多看书,不看书的话也就谈不上能起到什么作用。

谈村上春树作品:不懂村上春树的世界  上世纪70年代前后我看了他的一两篇作品,我跟不上,看不懂他的作品。他的世界我进不去,也许是我老了吧,故事的情节、语言我都进不去,后来我就没怎么看了。可能是有代沟的关系吧,另外可能是“文化沟”吧,我和他的世界是两码事。

寄语莫言:多保重!  保重,多多保重。因为获奖,莫言的社会地位和名声都大了,他的社会负担越来越重,这对一个文学家来说不一定带来幸福,所以我想他说一句话——多保重。

寄语年轻的文学爱好者:多看书  文化电子化是免不了,但是书是另外一个渠道。可以是现代的,也可以是古典的,中国古典文学是一个大的文学宝库,不看太可惜了。

访谈图片

莫言与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