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東京8月31日電(許永新)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29日至30日,上海歌舞團攜原創舞劇《朱鹮》在東京文化村果園劇場拉開了第三次日本巡演的序幕。在30日下午的演出結束后,《朱鹮》主演、國家一級演員朱潔靜和王佳俊接受了人民網駐日記者的專訪。
《朱鹮》是裡程碑之作
朱潔靜首先介紹了《朱鹮》這部作品取得的成就。她表示,《朱鹮》應該說是幾年來我們完成的最好的一部作品,在藝術和商業、市場等方方面面都相當成功,可以說是中國舞劇市場一個裡程碑似的作品,從14年首演至今,短短的兩年多時間內,已經演出將近200場,能有這麼大的市場,這麼多的受眾,實屬不易,有些城市甚至三番五次地要求《朱鹮》劇組前來演出。人們心中還是喜歡美的東西,喜歡真的東西,喜歡善良的東西,喜歡喚起內心很柔軟的觸動,《朱鹮》在雅俗共賞方面做得非常成功。
中國觀眾與日本觀眾感受方式不同
朱潔靜又介紹了中國觀眾與日本觀眾在感受方式上的不同之處。她強調,隻要是好的藝術,能夠打動人的藝術,觀眾在欣賞時反饋也許會有不同,日本觀眾儀式感可能會更強一些,就是他們在演出進行時非常安靜,幾乎讓人感覺他們好像看不懂,但是等到謝幕的時候,他們通過很火爆熱烈的掌聲,一下就釋放出來了。中國觀眾在演出進行時會時不時地鼓掌、叫好,兩國觀眾欣賞藝術的表達方式不一樣,但是令人欣慰的是,《朱鹮》一直在演,之所以能夠長演長興,就是因為有這麼多愛她的觀眾存在。
舞蹈超越了語言,超越了國界
朱潔靜在談及對日本觀眾的印象時表示,對日本觀眾的印象非常好,他們相當懂藝術並尊重文化。舞蹈這種藝術種類在日本的舞台上演出會覺得好像台上台下在共同完成一場演出。我們的感情是共通的,舞蹈超越了語言,超越了國界,完全是用最原始的我們的身體在傳達我們的思想和感情,我們在舞台上跳的時候,台下的觀眾如此認真如此專注地欣賞舞蹈、欣賞我們的表演,其實這對我們來說是最大的尊重和最大的愛護,所以要特別感謝日本的廣大觀眾。
將肢體幻化成語言 傳遞珍惜自然及和平之美
在談到演出中什麼地方感覺難度最大時,王佳俊表示,不管是從人物、從舞蹈、舞技來說,應該沒有特別難度大的問題,但是,比較難的是因為一直在演出,每一場都會有一些小的瑕疵什麼的,我們不斷在彌補,不斷在修改,我們每場演出下來都會彼此交流,說這場演出的問題,在下一場就把之前的問題解決掉。
朱潔靜表示,自己演的是朱鹮,是鳥,可能在詮釋人物詮釋角色上需要一個從人到鳥的過程,自己出演這個角色時候最大的壓力和難點,是怎麼樣把自己的身體完全幻化成鳥的語言,讓觀眾認為朱潔靜不是在模仿,不是很努力在跳,而是他認為他見到的朱潔靜就是朱鹮本身,把鳥和自己合二為一,他認可的是朱鹮這個角色,而不是朱潔靜這個人。所以自己很感激這份禮物,就是《朱鹮》這部舞劇,很感謝《朱鹮》台前幕后的導演、演員以及工作人員,沒有大家的努力,就沒有台前觀眾給予我們的掌聲,《朱鹮》講述的就是我們要珍惜,珍惜環境,珍惜和平,珍惜人與自然的相輔相成,其實我們也是抱著一種珍惜和感恩的心態,來完成每一場演出的。
對人民網網友的寄語
最后,兩位演員送上了對人民網網友的寄語。朱潔靜表示,舞蹈是最有魅力的藝術,我們的身體最能傳達人的感情,希望人民網的網友們多多關注藝術,關注舞蹈,走進舞蹈演員的生活,走進《朱鹮》,讓我們一起有一場最美的邂逅。
王佳俊表示,希望每一位網友能夠走進劇場,觀看我們的《朱鹮》,感受我們的《朱鹮》,為了曾經的失去,呼喚永久的珍惜。希望大家為我們的未來做一份工作,為舞蹈事業貢獻一份光彩。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