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2023年06月19日10:23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據美聯社報道,6月12日,福島第一核電站的運營方——東京電力公司開始對核污染水排海設施進行測試。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據日本廣播協會報道,經過“多核素去除系統”(ALPS)處理過的核污染水將被注入一個游泳池大小的水槽中,每一秒鐘約有6升處理水被一次性注入約4噸海水中,之后這些被稀釋后的水將通過海底管道,在距離福島海岸約1公裡處排入太平洋。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要處理完福島核電站內存放的總共約130萬噸核污染水,需要大約30年。

東京電力公司表示,在為期兩周的測試結束后,7月初,日本核監管局將對排海設備進行再次檢測,一旦通過了這項由日本政府主導的檢測,排海程序便可隨時啟動。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美國海洋化學家布塞勒:一共有一千隻儲水罐,大約有50種主要形式的放射性同位素需要關注。但他們隻看了其中7到8個罐子,並沒有進行徹底的檢測分析。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海洋化學家布塞勒幾乎每年都要前往福島進行相關研究,在他看來,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的排海計劃,其安全性缺乏足夠依據。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美國海洋化學家布塞勒:每個罐子的檢測結果都不一樣,比方說某一個罐子可能氚含量很高、銫含量較低,或者有的罐子銫含量較低、鍶-90的濃度很高,所以有很大的可變性。我擔心的是,你沒有分析所有的污水罐,罐跟罐之間可能存在一千到十萬倍的差異。你怎麼知道你所掌握的就是真實數據,你怎麼算出你需要稀釋多少倍,又需要花多少時間呢?

經過所謂處理的核污染水真的安全嗎?這也是日本民眾內心最大的疑問。

從上月末到本月初,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多次前往2011年受海嘯影響嚴重的宮城、福島和茨城等地,與當地的漁業從業者就核污染水排海計劃進行會談。但漁業界人士始終表示無法接受政府的這項計劃。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福島縣漁業合作協會聯合會長 長野崎哲:我認為日本政府對於核污染水入海的解釋不可信,因此我的反對立場不會改變。

在海上捕了40多年魚的小野春雄表示,眼下的捕魚量隻有海嘯發生前的20%。而一旦日本政府開始將核污染水排放入海,等於是在逼迫福島縣的全體漁民退出該產業。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福島漁民小野春雄:我們是福島土生土長的漁民,我們世世代代都靠海為生,海洋被污染了我們捕撈的魚就賣不出去了,我們就無法活下去了。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值得注意的是,東京電力公司曾在2015年與福島縣漁業協作組合聯合會簽署書面協定,協定內容包括:

“在得到包括漁業從業者在內的利益攸關者理解前,東電不會對核污染水進行任何處理,將繼續儲存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內的儲罐內”。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自2021年4月日本政府宣布排海決定以來,以福島縣漁民為代表的日本漁業從業者一直在表達對該計劃的強烈反對,盡管如此,東電卻違背承諾,一步步強推排海計劃,這讓小野春雄這樣的漁民無法接受。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福島漁民 小野春雄:核電站發的電全部都供給了東京,所以東京應該承擔責任,為啥不把核污染水排入東京灣。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發生后數年,日本福島及周邊海域的海產品由於輻射量嚴重超標,幾乎無人問津。據美國哥倫比亞公司報道,即便在事故發生兩年后,在福島海岸打撈的海產品也僅有十分之一符合標准。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直到今年5月,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港灣內捕獲的一些海魚體內放射性元素仍然嚴重超標,銫含量達每千克18000貝克勒爾,超過日本食品衛生法所規定標准的180倍。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福島縣居民:日本政府和東電公司一邊說不會排海,一邊卻在做排海的准備。這真是自相矛盾的事情,這樣的行為讓大家對其失去信任。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福島縣反對核污染水排海組織共同代表織田千代:如果核污染水排入海中,放射性元素超標的魚今后會越來越多。雖然東電公司說會稀釋核污染水,達到日本國家標准再排放,我認為正是因為有核污染,東電方面才會對核污染水進行稀釋,東電公司就是想要混淆視聽。如果每天這麼排放下去,那麼肯定會在海洋、海底囤積。現在沒有公布累計計算的放射性元素含量,我對此非常擔心,我希望排海計劃能夠立刻終止。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來自國際社會的反對之聲更加強烈。 6月13日,韓國漁民在首爾集會,反對日本政府的核污染水排海計劃。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同一天,在日本駐濟州總領事館前,來自濟州自治道漁業和農業團體約2000多人集會抗議,譴責日本將福島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放入海。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韓國水產業經營人濟州自治道聯合會會長鄭成朝:取消核污水排放入海計劃!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濟州島農業人團體協議會會長 金德文:如果核污染水那麼干淨、安全的話,難道不應該在日本國內作為生活用水使用嗎?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濟州道海女協會事務局長 高鬆子:我們有使命盡全力阻止核污染水排放,我們不能把被核電站污染水污染的大海留給子孫后代。

上個月末,韓國核安全與保安委員會派出專家前往福島核電站,主要就核污水淨化、運輸和釋放設備,以及採樣和分析設施進行了解。韓方專家在觀察兩天后表示,韓國在現階段無法認同日本的排海計劃。

從去年開始,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在福島核電站第一廠區中開展了一項實驗,在經處理的核污染水中養魚。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記者:在這個實驗室中,比目魚生活其中的水,和將要排放到大海的水,具有相同的輻射水平。

東電稱,此項實驗表明,在處理過的核污染水中生活的比目魚並沒有出現外在形態的明顯改變。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2021年東京奧運會期間,日本政府為宣傳福島食品的“安全性”,還曾專門給面向外國選手的食堂供應福島生產的食材。

在2022年的七國集團峰會上,福島零食甚至也登上了外交舞台。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時任英國首相約翰遜:福島小餅干,謝謝。紅茶口味,這是紅茶口味對吧?

時任英國首相約翰遜雖然帶上了福島零食,但並沒有解除對日本核輻射地區食品的進口限制。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今年5月,在日本廣島舉行的七國集團峰會上,日本政府不僅特意為前來參加峰會的各國政要、外媒記者准備了福島縣的食品和飲料,還不忘將福島核污染水排海事宜寫進了G7的聯合聲明中。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我們已經多次經過了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審查,4月發布的報告澄清說,不需要額外的檢測任務。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中國政法大學特聘教授 國際海洋法法庭前法官高之國:能不能排的這個決定權是國際法做出來的,不是國際原子能機構做出來的。實際上很大的一個誤區,包括日本誤導,現在把大家引到什麼地方——隻要符合原子能機構的標准就可以排——不是這樣的。符合原子能機構的標准,只是你達到了一個前置標准,最終的能不能排是要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是國際法說了算的。

在英國廣播公司看來,人們之所以對排海計劃缺乏信任,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東京電力和日本政府在這一問題上曾多次撒謊,失信於民。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2011年事故之初,東電否認污染水泄漏,在多家國際科研機構給出數據后,東電才在2013年承認高濃度污染水外泄﹔2015年,日本政府稱核輻射水平已降低至正常,但之后日本記者仍在核電站周圍檢測到大幅超標的輻射量。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今日秀》主持人 諾亞:日本最好對排放水的安全性說實話,因為如果不安全,對海洋生物、環境和人類都將造成嚴重危害。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今年1月,《科學》雜志刊發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海洋生物學家裡奇蒙的研究論文稱,稀釋之后排海的核污染水仍然比自然狀態海水的污染水平高出數千倍。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日本龍谷大學教授大島堅一:日本政府表示,排入大海是唯一的選擇,但我認為這並非事實,還有其他可行方案。未經處理的核污染水被存放在臨時的儲水罐中,我身為日本核能委員會主席,我們的委員會中有核能工程師和科學家。我們當時提出了兩個替代方案,第一個是將這些核污染水在大型儲水罐中存放100年以上,氚的半衰期是12年,在120年后,核污染水中的放射物質活性將會下降1000倍﹔第二個方案是使用砂漿固化的方式進行永久處理,換句話說,就是使用水泥。這種方法曾應用於美國的核設施中。我認為從技術上來說,這兩種方法都是可行且容易做到的。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在至少5種可操作的方案中,將核污染水排入大海無疑是經濟成本最低的。相比之下,砂漿固化成本最高,預估其成本是排海方案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將擴散到太平洋大半區域,3年后美國和加拿大將遭到核污染影響,10年后蔓延至全球海域。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此外,根據日方的數據,日本福島核電站所依靠的“多核素處理系統(ALPS)”從2013年至2022年共發生包括設備腐蝕、前處理設備過濾器、排氣過濾器等至少8次故障,該系統長期運行的可靠性存疑。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日本政府在沒有充分論証其他處置方案的情況下,單方面決定將核污染水向海洋一排了之,這種為了本國私利損害全人類共同利益的做法,說服不了國內外民眾。

在路透社看來,日本執意排海的勇氣還來自美國的背書。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隨著日本的排海設備開始試運行,6月1日,美國加州網絡影視巨頭奈飛公司投資制作的大片——《核宰日月》(THE DAYS)高調上映。

而就在日本政府公布排海計劃的前一天,2021年4月12日,美國國務院在官網發表一份相關聲明,措辭可謂用心良苦: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在目前獨特又具有挑戰性的局勢下,日本政府對不同方案和后果進行權衡,對於所做決定保持透明度,似乎採取了一種符合全球核安全標准的辦法。”

目前,在全球各國中,隻有美國對日本的排海計劃持公開支持的態度。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在日本政府宣布排海計劃前不久,日美兩國剛剛在東京舉行了“2+2會談”。拜登選擇了讓日本的核污染水“放任自流”。而日本岸田政府為了長期執政、實現大國夢,利用美國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當作排海的“護身符”和“通行証”,罔顧民意,強行推進核污染水排海計劃。

這不禁讓人想起20多年前,日本政府同樣在“大國夢”的驅使下,曾一度將日本“刷綠”。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1997年,在日本京都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3次締約方大會——COP3氣候峰會上,由日本牽頭,全球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通過了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

英國《衛報》評論稱,這是全球第一次認真試圖擺脫化石燃料的嘗試,日本隨之成為了全球節能減排的“模范生”。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然而,三年后,2001年,美國總統布什剛開始第一任期就宣布美國退出《京都議定書》,理由是議定書對美國經濟發展帶來過重負擔。2009年,隨著次貸危機席卷美國,在經濟危機面前,民主黨總統奧巴馬徹底放棄《京都議定書》。

在氣候問題上,美國言而無信,不斷“變臉”,日本政府基於《京都議定書》的相關環保項目也隨之進展緩慢。據日本環境省2022年的數據,可再生能源僅佔日本能源產生的20%。明顯低於七國集團中德國和英國的水平。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在2022年的沙姆沙伊赫COP27氣候峰會上,“氣候行動網絡”組織還特地授予日本一項極具諷刺意味的“化石獎”。

世界周刊丨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之“禍”

《衛報》評論稱,在《京都議定書》簽署25年后,日本的氣候政策 “未能建立在京都的遺產上”。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