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日本大使吳江浩在《日本經濟新聞》發表署名文章

2023年09月05日08:20  來源:中國駐日本大使館
 
原標題:駐日本大使吳江浩在《日本經濟新聞》發表署名文章

9月4日,中國駐日本大使吳江浩在《日本經濟新聞》發表題為《合作共贏是“一帶一路”的“大義”所在》的署名文章,全面介紹“一帶一路”倡議深刻內涵和積極成果,全文如下:

今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 10 周年。中國在國際金融危機后提出該倡議,旨在維護全球自由開放經貿體系,促進資源市場高效對接,帶動沿線國家開展更多樣、更優質的互惠合作。10年來,“一帶一路”在合作共贏理念指導下碩果累累,成為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合作平台。

目前,中國已與 152 個國家、32 個國際組織簽署 200 余份共建文件,形成 3000 多個合作項目。中國牽頭成立亞投行、絲路基金提供投融資支持,與世界銀行等機構開展有益合作。中國與沿線國家 2013-2022 年貨物貿易額倍增至2.07萬億美元,雙向投資逾 2700 億美元,創造 40多萬個就業崗位。

不少沿線國家修路、架橋、開港、通網,基礎設施越建越好,經濟發展前景光明。中老鐵路幫助老撾由“陸鎖國”變“陸聯國”,雅萬高鐵成為印尼和東南亞第一條高速鐵路,中巴經濟走廊為巴基斯坦貢獻全國 1/3 的用電,馬爾代夫有了跨海大橋,希臘比雷埃夫斯港蛻變為地中海第一大綜合性港口。世行報告表示,“一帶一路”使參與方貿易增長 4.1%,吸引外資增長 5%,低收入國家 GDP 增長 3.4%,到 2030 年有望每年為全球帶來 1.6萬億美元收益,幫助近 4000 萬人口脫貧。

“一帶一路”建設成就有目共睹,給沿線各國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福祉。但也有人對“一帶一路”不甚了解或抱有偏見,制造所謂“地緣工具”“模式輸出”“債務陷阱”等負面論調,質疑“‘一帶一路’的‘大義’何在”。對此有必要闡明事理,以正視聽。

“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共商”,就是集思廣益,兼顧各方利益和關切;“共建”,就是體現共同參與,發揮各自優勢和潛能;“共享”,就是堅持互利共贏,滿足利益契合需要。簡而言之,就是由各國商量著辦,由各國攜手建設,由各國共同分享。

“一帶一路”不是地緣博弈工具,而是經濟合作平台。10 年來,中國在“一帶一路”合作中不謀求勢力范圍,不附加政治條件,不鼓動選邊站隊,歡迎包括發達國家在內所有國家共同參與。這與某些國家打著經濟合作的幌子,插手別國內政外交,或以軍事結盟、武力干涉等手段擴張戰略利益的行為有著本質區別。

“一帶一路”不搞模式輸出,而是致力於分享最佳實踐經驗。倡議是由中國發起的,但參與方式完全遵循各國自願原則。中國從不認為世界上隻有一種發展模式,而是強調各國都應基於自身國情選擇合適的發展道路。中國願同各國分享發展經驗,共同做大“蛋糕”,但從不將意識形態、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強加於人。

“一帶一路”沒有“債務陷阱”。世行數據顯示,未來7年中低收入國家債務共須還本付息 9400 億美元,其中向西方商業債權人和多邊機構償還額佔 67%,向中國政府和商業機構償還額僅佔 14%。以斯裡蘭卡為例,中國持有債務僅佔斯外債約 10%。漢班托塔港特許經營協議是中斯兩國企業本著平等自願,經過友好協商達成的互利共贏協議,旨在發揮雙方優勢,將漢港打造為印度洋物流、航運和產業中心,這項合作正在取得扎實進展。斯裡蘭卡政府反復公開表示,中方一直支持斯方追求發展、改善民生,“債務陷阱”子虛烏有,只是西方敘事。

當前世界經濟復蘇面臨多重挑戰,挑動陣營對抗、鼓吹“脫鉤斷鏈”有百害而無一利。在世界處於對抗還是合作、零和還是共贏十字路口之際,“一帶一路”合作共贏理念的時代價值更加凸顯,是國際社會理應堅持的“大義”所在。

中日地理相鄰,在基建、供應鏈、低碳等領域各有優勢,第三方市場合作前景廣闊,兩國企業和金融機構已在海外開展一些成功項目。中方即將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進一步加強同各國發展戰略和地區合作倡議對接,深入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基礎設施和物流大通道建設,保障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中方期待與各方共同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把這條造福世界的幸福之路鋪得更寬更遠。歡迎日本朋友參與論壇活動,期待中日開展更多務實合作,讓“一帶一路”機遇更好地惠及兩國人民,促進亞歐非地區乃至全世界的和平、發展與繁榮。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