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潘小多】日本持續高溫開始對農作物和牲畜造成影響,據《日經亞洲評論》3日報道,日本的蔬菜價格上漲,國產豬肉價格創下50年來的新高。此外,隨著去年大米價格飆升,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今年的新稻上。由於近期雨水稀少、氣溫持續升高,關於稻米產量會下降的擔憂持續發酵。
日本農林水產省近日公布了8月份東京中央批發市場15種主要蔬菜批發價格的預測。受到高溫和少雨影響,北海道、東北地區等夏季蔬菜主要產地收成減少。其中,白蘿卜、胡蘿卜、菠菜、黃瓜、番茄、青椒以及西蘭花這7個品種,預計整個8月份的價格將比過去5年的平均價格高出約10%到30%。
除了蔬菜,7月的豬肉平均價格也居高不下,與去年的歷史最高水平持平。日本廣島大學大學院畜產經營學教授長命洋佑解釋說:“去年夏季高溫導致配種不順,出生率下降,養殖數量減少。今年夏季原本預定出欄的豬也因酷熱,體重增長不如預期,甚至出現死亡,導致供應量減少。”他還談到雞肉和雞蛋的情況:“雞和豬一樣,也受到了高溫的影響。母雞的產蛋期縮短,即使產蛋,蛋的尺寸也偏小。”
專家認為如果高溫持續,秋季以后肉價可能還會上漲。此外,近年飼料價格飛漲、燃料成本攀升,再加上為應對高溫添置降溫設備等,養殖戶所承擔的生產成本持續上升,這些成本還未完全傳導至消費端。
最讓人擔心的還是大米價格。在日本水稻主產區新潟縣,干旱導致越來越多的稻田出現龜裂。當地農協工作人員表示,“過去一個月都沒下雨,稻田正在干涸,稻株枯萎,變得像稻草一樣。”
2023年,受高溫影響,日本全國稻米產量比最初估計的669萬噸少了8萬噸,引發秋收季供應短缺及米價上漲,甚至一度演變為“米荒”。今年,日本各地早稻收割工作正在進行中。農協在稻米收割時向農戶預付的“預估付款”比去年更高,這導致人們愈加猜測新米的售價也將上漲。
流通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折笠俊輔表示:“按當前預付款基准推算,本季新米銷售價格大概在每5公斤3500日元(100日元約合4.88元人民幣)左右。這是基於豐收的市場價格,若收成不好,也不能完全排除價格上漲的可能性。”當前正值抽穗關鍵期,接下來的幾周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出現適度降雨,作物的生長狀況可能會變得非常嚴峻。
8月5日,根據大米價格上漲原因調查結果,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內閣會議上宣布,大米政策從維持價格的限產政策轉向增產,會議還考慮通過擴大耕地和技術創新來提高生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