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厚生勞動省最近公布的人口動態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日本新生兒(不含在日外國人)數量約31.9萬人,同比下降3.3%。日本總務省今年8月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初,日本人口(不含在日外國人)已連續16年減少,人口總數約1.2065億,較2024年初減少約90.8萬,減少幅度創1968年有統計數據以來新高。
日本總務省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日本出生人數再破歷史新低,死亡人數創下新高。從人口分布與結構看,行政區劃中僅東京都人口有所增加,增幅為0.13%﹔年齡層面,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比達29.58%,15歲至64歲勞動年齡人口佔比59.04%,兩項數據均較去年同期上升,少子老齡化趨勢進一步固化。日本共同社評論指出,新生兒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社會未婚、晚婚、晚育勢頭進一步上升。日本政府雖然提出“不同尋常的少子化對策”,但收效不大。
少子化正給日本經濟社會帶來多重沖擊。最新研究顯示,到2040年,日本勞動力缺口可能超1100萬,交通運輸、建筑等勞動密集型行業及醫療保健行業短缺問題將最為突出。大阪軸承加工企業創始人鬆本清一坦言:“這些年招工越來越難,員工年齡普遍偏大,最年長的已79歲﹔即便願意錄用應屆畢業生,能招到的人數也非常少。”人口結構失衡還加重了勞動人口負擔。日本經濟評論家加谷珪一介紹,目前該國65歲以上老齡人口超3600萬,預計2025年平均每1.9名15至64歲勞動年齡人口需撫養1名老年人。
面對人口危機,日本地方政府探索不同的應對路徑。兵庫縣明石市通過持續推出育兒支持政策,實現總人口與稅收收入雙增長。據該市負責人介紹,當地多年來逐步完善保障措施,優厚政策吸引不少家庭移居,帶動市民稅、資產稅、法人稅等地方稅收增加。在神戶市從事護士工作的谷水加裡,不久前舉家遷至明石市。她表示:“這裡的育兒政策幫了大忙,雖然通勤時間變長,但很值得。”
當前,日本全國層面應對少子化仍面臨諸多難題。《朝日新聞》評論認為,當前社會保障體系將繳費負擔集中於勞動人口,中低收入者負擔重於高收入者,“應出台更合理措施,形成全社會支持育兒的理念”。《東洋經濟》的文章認為,除了現金補貼,需優先解決社會福利、就業及經濟問題。(記者 朱玥穎)
《人民日報》(2025年11月13日 第 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