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东京12月27日电(孙璐 滕雪 许可)由笹川和平财团、上海世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以下简称“世久基金会”)和日本工艺会共同主办的“中日传统工艺交流项目成果《日本人间国宝·传统工艺》出版报告会”日前在东京举办。世久基金会理事长陈学荣接受了人民网的采访,介绍了世久基金会成立的初衷和宗旨,并分享了与笹川日中友好基金开展的非遗国际合作经验。
经济学博士、金融学教授、证券公司CEO……在科研和金融领域都有着丰富经验的陈学荣,如今选择跨行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一全新领域,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上海世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世久”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永久的主题。
陈学荣之前的职业生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无关联,从上一个行业激流勇退后,他选择迈入另一个领域,去做自己想做却还未来得及全情投入去做的事情。究其原因,他认为文化是人类最根本的归宿和需求。通过走访世界各国的自然文化遗产,陈学荣深受触动,最终基金会选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聚焦传统技艺,为中青年传统技艺从业者提供引导、支持和保护,并积极开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上海世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理事长陈学荣接受人民网采访。(人民网 许可摄)
早在九十年代初期,陈学荣就曾跟随访日青年代表团来到日本,并对日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8年,世久基金会成立后,他在朋友的介绍下与笹川日中友好基金结缘,进而促成了合作。“我们在非遗保护与传承领域相向而行,一拍即合。”陈学荣谈到,在三年疫情期间,双方克服重重困难,推出了中日传统工艺交流项目的成果《日本人间国宝·传统工艺》一书。全书约36万字,为中日文对照版,收录了57位日本“人间国宝”保持者的制作技艺,从采访执笔、设计装帧到审校出版都经由专家重重把关,充分体现了“工匠精神”,力求打造传世之作。
在与日本“人间国宝”的接触过程中,陈学荣被他们的艺术造诣与人格魅力深深折服。对他触动最大的是《日本人间国宝·传统工艺》最终完成后,57位“人间国宝”中有7位已经去世。“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也是对所有人的一个警示,我们应该思考,这一代人能为后人留下怎样的文化遗产。”陈学荣说。
传统工艺是中日文化的根基。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在这个极具纪念意义的年份,陈学荣以中日交往的历史佳话为例表示,中日在传统工艺领域的合作就像种下一颗种子,未来将持续开花结果,惠及后人。当前,中日关系面临复杂困难的局面,对此陈学荣认为,这是正常的历史现象,回顾历史,中日关系具有规律性和周期性,一时的波折不会对中日世代友好造成永久影响。从传统工艺的角度出发,他认为中日两国在传统文化、价值观以及传统技艺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相信未来中日传统工艺交流定会成为两国民间友好交往的一个重要推手。
谈及今后的计划,陈学荣表示,世久基金会与笹川日中友好基金通过合作出版、带领青年传统工艺匠人互访等形式,探索出了新的国际合作模式与经验。今后将尝试让非遗“动”起来、结合年轻人喜爱的二次元将传统文化潮流化等形式,共同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