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少帥:為中日排球“架一座橋”

2024年05月27日08:23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日本少帥:為中日排球“架一座橋”

新華社天津5月24日電(記者張澤偉、宋瑞、楊子春)日本排球教練加藤陽一來中國執教近八個月了,中國球迷對他仍不太了解。

事實上,隻需觀摩一場加藤的訓練課,便大概能明白他的排球理念和執教風格。

他要求嚴格,甚至是嚴厲。有隊員的訓練動作不規范,他立即叫停重做,直至形成肌肉記憶﹔在攔網摸高訓練中,有隊員對他設置的網高面露難色,他毫不留情地告誡:“這個高度都達不到,那就放棄排球這條路吧。”

他講究方法,注重細節。從主攻的揮臂幅度、扣球手型,到防守時腳步與手臂的動作協調,他都事無巨細、耐心示范﹔他要求隊員每打一個球都要“大聲喊出來”,這不僅能讓自己更專注、更投入,還是與隊友溝通、活躍氣氛的重要方式。

他認為“態度決定一切”。發現個別球員近期有些散漫,他決定在訓練課前給全員上一堂思想教育課。在將近10分鐘的訓話中,他要求隊員端正態度,每天哪怕進步一點點,也不要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加藤執教的是天津青年女排,作為球隊的顧問教練,他主要負責日常訓練和技術指導。

天津是一座以排球為特色項目的城市,提出了建設“排球之城”“運動之都”的目標。天津女排在中國排壇戰功赫赫,已經創紀錄地16次奪得中國頂級女排聯賽冠軍。

為天津這座有著排球雄心的城市培養后備人才、為天津女排這支“王者之師”輸送優秀苗子,加藤感覺是一件很榮幸的事。“我很高興能在這樣的環境和團隊中工作。無論對於我的教練生涯還是個人成長,這都是值得珍惜的機會。”他說。

當然,47歲的加藤也希望自己能在中國干出一番業績。球員時代的加藤常年在歐洲聯賽打球,是首位登陸意大利男排甲級聯賽的日本球員,並曾帶領球隊奪冠。37歲退役后,他在日本先后執教了多支女排隊伍,獲得過兩次聯賽冠軍。“我希望把自己在歐洲打球的經歷和近10年的執教經驗,帶到中國來分享。”加藤說。

他執教天津青年女排的目標,一方面是讓這些年輕姑娘真正愛上排球,享受排球的快樂,把排球作為她們職業生涯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是通過努力,為天津乃至中國排球培養像朱婷、李盈瑩那樣的頂尖球員。

“很高興的是,經過幾個月的訓練,球隊的進步非常明顯,在全國比賽的排名提升了三個位次。”加藤說,隊中的一名自由人、一名副攻都有成為球星的潛力。

加藤還有一個目標,為中日排球交流“架一座橋”,雙方互學互鑒,取長補短。

雖然同為亞洲球隊,但中國女排和日本女排的打法和風格幾乎截然不同,不過都堪稱世界強隊。加藤稱,選擇來中國執教,就是想了解中日排球的不同。

加藤說,相比日本女排來說,中國女排擁有天然的身高優勢。“日本隊在身高、力量上有所欠缺,所以隻能充分挖掘、利用好組織配合的優勢。我相信,把中、日雙方優勢結合起來的球隊,一定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球隊。”他表示,期待中國排球擁有更錦繡的未來,並願意為此奉獻自己的力量。

那麼,身材高大的中國女排隊員如何變得更全面?加藤說,除了加強基本功和小球串聯訓練之外,尤其要提高球員的體能和心理抗壓能力。“不少中國女排隊員都擁有歐美球員那樣的高大身材,但是體能相對欠缺,導致速度、力量以及頭腦的反應能力隨著比賽的深入而逐漸下降。另外,面對壓力,中國隊員的表現也會出現一定的起伏。”

在后備人才培養方面,加藤也感覺中日有所不同。“中國的小朋友在長輩的呵護中長大﹔而日本的小朋友被管教得更為嚴厲,從小養成‘招待精神’(大意是注重和善細致服務、團隊配合、換位思考)。具體到排球訓練和比賽中,中國的小球員要更加努力養成團隊和配合意識,要更多地換位思考。”

另外,相對於日本,中國小朋友練習排球時的年齡要大一些。加藤說:“當體格發育到一定程度再練習排球,就要在身心合一的情況下科學訓練,這對教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