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余生等待道歉 南京大屠殺幸存者僅剩65人

2021年08月15日09:36  來源:新華社
 

8月14日,“8·15”紀念日的前一天,94歲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葛道榮在家中翻看老照片。老人長久地凝視,輕輕地摩挲著泛黃的老照片,時間仿佛回到了過去。

1937年,葛道榮的叔父和兩位舅舅慘遭日軍殺害,年僅10歲的他逃進安全區卻被日本兵用刺刀刺傷右腿。

“父親從未忘記那段歷史,每到重要時間節點感觸則會更多一些。”葛道榮的次子葛鳳瑾說,父親花了10多年時間,寫下近10萬字,記錄自己在南京那段至暗時刻的慘痛經歷,取名《銘記歷史》,家中子孫人手一份。

對葛道榮所代表的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群體而言,如果“12·13”標志著被黑暗吞噬,那麼“8·15”則意味著光明重來。

隨著老人們逐漸年邁,幸存者后代接過了傳承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的接力棒。自20世紀80年代起,葛鳳瑾一直致力於講述並傳播這段史實。他曾作為幸存者后代代表去日本參加和平主題論壇。

“近幾年來,許多幸存者的第二代、甚至第三代加入維護和傳播史實的隊伍中,為和平貢獻新力量。”南京侵華日軍受害者援助協會會長張連紅說。

截至目前,登記在冊的南京大屠殺在世幸存者數量定格在“65”。2021年以來,已有7位幸存者離世,分別是楊翠英老人、蔡麗華老人、李如富老人、陳文英老人、戚振安老人、金同和老人、馬繼武老人。

老人們進入耄耋之年,既要“延續”家族記憶,更要努力“延緩”他們的生命。

往年的8月15日前后,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會舉行紀念活動。受疫情影響,紀念館自今年7月27日起臨時關閉。但援助協會與幸存者的聯系不掉線、服務從未斷檔。

打包、消毒、填寫地址……連日來,援助協會的工作人員李雪晴和同事們為老人寄送口罩、洗手液等防疫物資,以及毛巾、米油、堅果等愛心禮包。並通過電話、微信等關心幸存者及其家屬,了解幸存者健康狀況、有無家庭成員患病隔離等,如有困難則一一落實解決。

2018年,援助協會與江蘇省人民醫院婦幼分院合作,成立幸存者健康呵護服務隊。疫情期間,援助協會設立專人專線,由服務隊醫務志願者線上解答健康咨詢問題,為老人提供應急診療方案,並在江蘇省人民醫院開通就醫綠色通道服務。

“幸存者們承載了民族苦難的記憶,既是歷史重要的証人,在幸存者的口述實錄面前,任何企圖歪曲歷史的言論都會顯得蒼白無力﹔他們也是需要關愛的特殊群體,以個體生命歷程傳達出比宏觀敘事的歷史事實更加震撼的感受,真正喚醒人們反對戰爭、珍愛和平的認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說。

(責編:陳思、許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