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四塔丨如何從澄靈塔看中日佛教交往?

2024年05月27日08:5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東西問·正定四塔丨如何從澄靈塔看中日佛教交往?

中新社石家庄5月25日電 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其《馬可·波羅游記》裡,稱河北正定為一座“貴城”。中國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於戰亂中兩次專程考察正定,驚嘆“我從未在如此小的地方,如此短的時間內,親眼目睹這麼多歷史古跡”。

城中臨濟寺的澄靈塔被梁思成謂之“塔中上品”。臨濟寺是佛教禪宗臨濟一派發祥地,澄靈塔是臨濟宗創始人義玄法師的衣缽塔。隨著以“棒喝”聞名的臨濟宗遠播海外,澄靈塔於歲月流轉中見証中外佛教文化交往。

河北正定臨濟寺澄靈塔。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玲瓏“青塔”與禪宗主流

“一座正定城,半部佛教史”,佛教傳入中國后不久便在正定生根衍息。隋唐時期,當地佛寺達190多座,獲譽“中華文化興盛時期的佛教重鎮”,有“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說。

聞名海內外的臨濟寺坐落於古城南部,是臨濟宗自臨濟院遷此最早的佛教道場。據史料記載,東魏孝靜帝興和二年(540年),城東南二華裡滹沱河畔的臨濟村始建臨濟院,即臨濟寺的前身。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年),高僧義玄禪師駐錫此寺。

義玄禪師學識淵博,禪風以“單刀直入,機鋒峭峻”著稱,常以“棒喝”開悟徒眾,謂之“喝散痴迷得開悟,棒開愚鈍獲正覺”,成語“當頭棒喝”即源於此。義玄的禪學得到廣泛認可,歸者雲眾,門葉繁盛,遂形成中國佛教禪宗的重要一派,后世以寺名稱之“臨濟宗”,為禪宗五大宗派中傳承最久遠、影響最廣泛的一派。

黃庭堅、蘇軾、蘇轍等都與臨濟宗淵源極深,並被列為門人。北宋大改革家王安石推行新政遇阻時,亦從臨濟宗肯定自我、威猛精進的禪理中吸取力量。

河北正定臨濟寺澄靈塔。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唐懿宗咸通八年(867年),義玄禪師圓寂,弟子為其建衣缽塔於臨濟寺內,以示紀念。”河北省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梁勇說,唐懿宗久慕其人,賜謚義玄為“慧照禪師”,賜塔名曰“澄靈塔”。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世宗加封義玄“真常慧照禪師”,寺院奉旨在澄靈塔第一層正面圓拱形門楣上端鑲嵌篆書“唐臨濟慧照澄靈塔”石匾。

“澄靈塔是正定四塔中最玲瓏秀麗的一座。”梁勇說,其為青磚砌筑密檐實心佛塔,故又獲雅稱——青塔。2001年,澄靈塔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梁思成眼中的“塔中上品”

身為九省通衢的正定九朝一脈,誕生了趙佗、趙子龍和范仲淹,一磚一瓦都是文化,城牆街巷皆有故事。

“第一個以現代人的眼光發現正定這座‘古建藝術寶庫’的,就是梁思成。”河北省文物局原局長張立方說,20世紀30年代,身為中國營造學社法式部主任的梁思成,發起中國歷史上一次大規模搶救中國古建筑的普查工作。他不顧戰亂,兩次考察正定,第一次攜繪圖生莫宗江等人,第二次帶來得力助手——妻子林徽因,完成的《正定調查紀略》發表於1933年《中國營造學社匯刊》第四卷第二期,對正定古建筑的建造年代、構造形制、藝術價值作了科學評價,為正定古文物保護、修繕和評介提供了權威依據。

梁思成這樣記述澄靈塔:“這青塔在正定四塔中為最小一個,但清晰秀麗,可算塔中上品。”

河北正定臨濟寺澄靈塔。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澄靈塔呈八角形,為九級磚仿木構密檐式,通高30.47米。最下層為一八角形石砌塔基,石基以上始是磚造。塔基上設須彌座,有三層蓮花座,九級塔身聳立其內。

“塔身第一層甚高,四面設有對開式假門,沒有門的面飾有假窗,各轉角做圓形倚柱處理,雕制精細美觀,獨具匠心。”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教授丁垚介紹,自二層至八層間,澄靈塔間距驟然縮短,塔檐緊密相接,層層出檐,並以富於變化的斗拱承托,設計精巧,在佛塔中實不多見。正如梁思成在《正定調查紀略》中所說,澄靈塔“在至微的斗拱布置上,也是經過一番匠心的”。

澄靈塔塔身鑲嵌的綠色琉璃瓦剪邊,更為古塔平添幾分清秀。塔最上層逐漸收攏成攢尖頂,上置俊秀挺拔的金屬塔剎,直指天際,宛若定海神針,巍然屹立。

自唐代建成,澄靈塔歷經數百年,完整無損。但在宋金戰爭中,臨濟寺毀於戰火,“寺為焦土,唯塔獨存於瓦礫中”。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金世宗下旨修復澄靈塔,以及臨濟寺內各建筑。此后,明、清亦有過重修。

“正定‘花青磚木’四塔中,澄靈塔沒有華塔之綺麗,也不及木塔之壯觀,但在中國佛教文化中的地位獨特,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証。”梁勇表示,花塔指廣惠寺華塔,磚塔指開元寺須彌塔,木塔指天寧寺凌霄塔。

河北正定臨濟寺澄靈塔局部。 中新社記者 翟羽佳 攝

禪脈聯結,中外文化交流不斷

今日臨濟寺內,香客攘攘,梵音裊裊,挺拔的澄靈塔繼古通今,見証著中外禪脈相連。

臨濟宗不僅在中國佛教史上地位重要,宗風亦播揚海外,其8世紀傳入朝鮮,12世紀傳入日本及東南亞。

其中,“日本僧人榮西兩次到南宋學習佛法,回國后首創日本佛教臨濟宗,‘學徒雲集,朝野尊尚’,成為日本佛教主要宗派的代表人物,對日本茶道、書法、武術、繪畫、文學、建筑、能樂、連歌等產生了很大影響。”梁勇介紹,人們熟知的“一休”,其原型一休宗純,正是日本室町時代禪宗臨濟宗著名奇僧。

時至今日,臨濟宗仍在日本影響廣泛,20世紀80年代的信徒超500萬之眾。“日本佛教的許多宗派均以正定臨濟寺為其法源祖庭,視澄靈塔為祖塔。”梁勇說。

1983年,臨濟寺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次年對外開放。此后40年間,日本以團體形式來臨濟寺交往活動,官方有記載的就達30多次。

自1980年起,日本“日中臨黃友好交流協會”多次派遣參訪團,來正定拜謁臨濟祖庭和祖塔。2017年,日本黃檗文化促進會訪華團一行參訪臨濟寺,並在澄靈塔西側與臨濟寺慧林法師、慧憨法師一起栽下象征和平友誼的雪鬆樹。2023年,作為石家庄市的友好城市,日本長野市市長荻原健司一行、長野市青年代表團、長野市中學生代表團先后來訪。

當年梁思成考察正定時,澄靈塔久經風雨剝蝕多有破損。如今,澄靈塔已得到妥善保護和修繕,來訪的海內外友眾絡繹不絕。(作者 牛琳 徐皇冠)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