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铃木清顺逝世想到日本新浪潮电影

张斌璐

2017年02月28日08:21  来源:长江日报
 
原标题:由铃木清顺逝世想到日本新浪潮电影

2月13日,日本导演铃木清顺逝世于东京,享年93岁。

对于影迷来说,铃木清顺这个名字所唤起的是更加悠远的回忆,关于整整一代人的历史电影记忆,甚至不仅仅在电影。这是日本电影最戏剧化的时刻,当木下惠介、沟口健二等著名导演逐渐老去,黑泽明、小津安二郎等导演正如日中天的年代,日本的电影界正隐藏了一股蠢蠢欲动的青春力量,这股力量以一群年轻气盛的导演为首,试图开拓一番日本电影的全新局面。

到了上世纪的60年代,随着大岛渚导演的《青春残酷物语》以及一系列社会运动的展开,这场电影界的革命全面爆发出来,力量、青春、反叛等词成为了核心主题,同时也涌现出了大量卓越的电影人物。随着上世纪70年代以降日本文化高潮的逐渐趋于平稳,这场运动及其相关的人物也各自走入史册中的适当位置,在电影史上,将这场变化称为“日本新浪潮”。屈指算来,铃木清顺即使不是和这个故事有关的最后一个在世人物,恐怕相关的人也不多了吧。

这是一个令历史学家都头疼不已的问题,上世纪的60年代,全世界都陷入了一种青年人的反叛狂潮之中,他们普遍反对二战的血腥,然而也同样不满于战后所建立的体制格局,试图依靠一种新文化的建立来重新燃烧起一种生命的内在激情。铃木清顺在这一时期所执导的影片具备鲜明的时代特征,包括对于暴力和身体的渲染,其镜头和光影的独特使用当时被称为“清顺美学”。

而电影本身的风格甚至延续到了电影之外,他和日活公司之间的工作矛盾被逐渐放大为一场众人参与的社会运动,现在看来,这些运动的精彩程度几乎不亚于当时那些电影本身,以至于每当人们提起那个时代之时,都仿佛有一种年轻的热血在身体内涌动。

然而,与此相比照的,恰恰是此后逐渐步入的激情溃退时代,当技术开始全面主宰世界之后,世界仿佛变得更加丰富,但这种丰富背后隐藏着高技术精神里不可运移的冰冷理性。假如一名来自于“新浪潮”时代的人看到今天的年轻人纷纷在网络游戏里释放自己的激情,他或许会哀叹于肉身在整个技术体制面前的衰败。

虽然铃木清顺在此后也导演了不少杰作,包括1981年在柏林电影节上风光一时的《流浪者之歌》,但他的名字不可避免地和上世纪60年代的整场新浪潮运动勾连在一起。这种联系不仅仅是电影史家们的蓄意构建,更多的来自于人们对于激情时代的缅怀,而更为深层的,乃是人们自己精神深处那种被压抑的生命力的不安和躁动。

然而铃木清顺去世了,就像再次宣告向那个业已消亡的英雄时代的告别。同样的悲壮故事,在历史上不可能出现两次,即使会有重演,也必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精神状貌。单就电影而言,平成以来的日本电影日趋精致细腻,但相比上世纪60年代的蓬勃昂扬,依旧不可同日而语。

铃木清顺的去世消息正如他最有名的电影标题《暴力挽歌》那样,仿佛无情地强行斩断了这个时代和英雄时代的联系,但同时,也令人看到了一丝新的曙光,有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正在悄然兴起,正如同当年的故事一样,总有些不安的生命力,在悄无声息间逐渐酝酿着。或许在某个时刻,一切又会截然不同。

张斌璐 文学博士,目前从事文化和文学批评。

(责编:袁蒙、张丽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