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东京11月9日电 (孙璐 叶习民 吴颖)“鉴真大师历经5次失败及失明等磨难,最终第6次东渡成功,将戒律传播到日本,改变了日本的佛教文化,为世人带来了巨大影响。在中日两国目前的形势下,作为日本人,鉴真大师为促进中日交流而克服困难不懈努力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9月初,在“2022鉴真东渡纪念活动”组团启动仪式上,一位日本青年充满感概地说道。
当天,该组团启动仪式在东京上野公园“不忍池”湖畔举行。20多名中日两国青年在刚落成不久的鉴真铜像前,重温中日友好交流史,纷纷表达了缅怀鉴真足迹,立志为中日友好做出贡献的心愿。
在组团启动仪式上,一位中国留学生接受采访时表示:“鉴真大师在日本期间,不仅传播了佛教教义,还向日本介绍了先进的文化,包括唐代的文字、绘画、书法、医学和建筑,成为中日文化和民间交流的先驱,象征着两国源远流长的友谊和友好交流的历史。”
另一位中国留学生在致辞中倡议:“希望中日两国青年能够坦率地展开讨论,畅言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史为鉴,探讨如何建立能够和谐共存、共生的亚洲国际秩序,以鉴真大师为楷模,在中日之间架起友谊的桥梁。”
2022年9月25日,“2022鉴真东渡纪念活动”团员一行访问奈良唐招提寺。人民网 吴颖摄
十五年举办十二届 默默推动中日青年友好交流
“鉴真东渡纪念活动”始于2008年,今年已是第12届。发起此项活动的日本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NPO)亚细亚新生交流协会理事长、亚细亚大学教授范云涛介绍说,为了通过踏寻鉴真足迹,推动中日两国青年开展友好交流,增进相互理解,他与已故早稻田大学教授木下俊彦于2007年5月开始筹划这一活动,并于次年9月成行。当时,来自日本各地的55名青年乘坐“新鉴真号”,从大阪出发,历时2晚3天,抵达上海,并前往扬州等地。除了参观大明寺等鉴真遗迹之外,还与上海、南京、扬州等地的中国大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2022年9月26日,谷美里在“2022鉴真东渡纪念活动”总结会上发言。人民网 吴颖摄
参加了首届“鉴真东渡纪念活动”的谷美里回顾说,访问使她得以亲身感受中国,通过与中国青年直接进行交流,双方有机会不带偏见地共同思考中日关系。也正是因为参加了此活动,她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友人,如今,大家仍在一起,为架设中日友好的桥梁而共同努力。
因新冠疫情的影响,“鉴真东渡纪念活动”中断了2年,在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前夕的9月23日至26日,中日青年终于再次相聚,共有8名中国青年及7名日本青年参加了在东京、大阪及奈良开展的活动。虽然今年无法像往常一样渡海前往中国,但中日两国青年在活动期间通过网络,与中国南京、扬州、苏州及西安等地的约百名大学生连线,围绕中日关系和亚洲的未来、鉴真精神与中日友好等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还一同参观了鉴真创建的唐招提寺,听取该寺“录事”山阴诚悟介绍了鉴真与日本的渊源,缅怀了鉴真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开创中日友好交流史的故事。
缔结中日纽带 开创友好城市交流历史
鉴真历经12载磨难,终于在753年成功东渡日本,并前往奈良创建唐招提寺,与从日本奔赴中国的“遣唐使”等一起,缔结了中日友好的纽带。
这一纽带在约1300年前,将奈良与西安紧紧地联系到了一起。坐落于现今奈良地区的“平安京”,作为当时日本的京城,仿效唐朝的首都长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建成。为了继承并发扬这一友好历史,2011年,奈良县与陕西省缔结了友好关系。除此之外,鉴真大师出生地扬州市,也于2010年与奈良市缔结了友好关系。
“2022鉴真东渡纪念活动”团员一行访问奈良期间,奈良县政府国际课课长辻祥子专门为中日青年介绍了奈良与中国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史,以及如今正在开展的交流活动。她说,鉴真以不屈不挠的精神,克服包括失明在内的重重困难来到日本,不仅传播了佛教戒律,还带来了粮食、佛经和刺绣等许多文物和技术,将唐朝文化传入日本,对延续至今的日本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2022年9月25日,“2022鉴真东渡纪念活动”团员一行访问奈良唐招提寺。人民网 吴颖摄
辻祥子介绍到,继承鉴真开创的中日友好大业,奈良县与陕西省如今在科学技术、文化观光、体育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护等领域广泛开展交流。作为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的两地,奈良县与陕西省尤为重视在考古和文物保护方面的交流。2014年开始,奈良县立橿原考古学研究所派遣研究人员前往陕西省西北大学,开展文物保护领域专业技术交流。迄今为止已派遣6次,结成了良好的交流关系。
另一方面,奈良县非常重视对继承友好关系未来的青年一代的培养。辻祥子特别提及,从2013年开始,奈良县组织关心国际交流及异文化理解的日本青年,前往上海、扬州及西安等地。除了与中国的同龄人进行交流、参观与奈良有着历史文化渊源的名胜古迹外,在西安,还安排日本青年前往与之交流的中国大学生家中住宿一晚,以加深日本青年对于中国更为直接的理解。
辻祥子介绍说,日本青年每次还会前往西安的阿倍仲麻吕纪念碑参观。辻祥子表示,以阿倍仲麻吕为代表的“遣唐使”,将唐朝先进的文化和制度传回日本,与鉴真同样,成为了牵起中日友好交流纽带的先驱,参观纪念碑成为日本青年实际感受中国的又一文化体验。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中日青年肩负友好未来重任
2022年9月26日,“2022鉴真东渡纪念活动”总结会。人民网 吴颖摄
通过4天的访问和交流,中日两国青年收获颇丰。在探讨鉴真精神的总结会上,他们纷纷表示,“即使国家和文化存在差异,也能通过对话和讨论,深入地了解对方。通过此次鉴真东渡纪念活动,自己更加坚信中日之间人与人进行交流的重要性”;“通过此次鉴真东渡纪念活动,感受到中日两国青年需要进一步加深对于中日友好的理解。今后,将以青年人的视角,注意深入观察中日关系”;“鉴真大师不惧失败的精神,使自身深受鼓舞。今后,将为了促进中日友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懈努力”。
中日友好源远流长,日中协会理事长濑野清水在为中日两国青年介绍鉴真东渡的历史时,特别谈及了一段轶事。他说,约1300年前,日本皇族长屋王派遣僧人荣睿、普照随遣唐使众人前往中国,邀请唐朝高僧赴日传戒。长屋王制作“千袈裟”,赠给唐朝僧人,袈裟缘上绣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表达了与中国友好交往的心愿。荣睿和普照在扬州大明寺拜见鉴真时,鉴真54岁,在当时已是高龄,但长屋王的这四句诗打动了鉴真,鉴真决定亲自东渡日本,终于在12年后,克服重重困难抵达日本。濑野清水指出,鉴真大师以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开创了1300年来中日两国从未间断的民间友好关系,鉴真大师不仅传播了佛教,还带来了建筑技术、饮食文化及印刷技术等,为日本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强调,希望青年一代能够继承鉴真大师的精神,使中日友好之火生生不息,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