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摘口罩有多難

2023年03月03日09:07  來源:環球網
 
原標題:日本人摘口罩有多難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潘小多】日本政府日前發布了戴口罩新規,即3月13日起,不管在室內還是室外,佩戴口罩可遵循自願原則,搭乘新干線、飛機、輪船和高速巴士等交通工具時可以不戴口罩。同時,政府建議大家在前往醫院、老人院和搭乘擁擠的交通工具時戴好口罩。在口罩即將全面解禁的背景下,2月27日,曾名噪一時的實業家堀江貴文上了新聞。原因是他乘坐全日空國際航班返回日本時,被要求佩戴口罩,因此十分惱火,特意發了推特吐槽。沒想到,除個別網民表示贊同外,大多數人都認為堀江不懂規矩。事實上,除了衛生安全方面的考慮,口罩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演化出很多特殊功能,比如在某些場合,口罩甚至有裝飾和心理上的安撫作用,甚至有一些人被認為有“口罩依賴症”。因此有人說,口罩對於日本人,就像一件“特別的鎧甲”。

在疫情初起的2020年3月13日,日本政府發布第一次“緊急事態宣言”,首次提出“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佩戴口罩”“勤洗手”等細則,呼吁人們以新的生活方式共同抗疫。隨著疫情日趨嚴重,雖然沒有法律層面的條款規定,但口罩在很多情況下不再是自選項,而是變成硬性要求。

疫情的蔓延催生了很多新詞新語。除了和病毒直接相關的詞語以外,還有折射出社會變化的詞,比如“自肅警察”和“口罩警察”。這兩種人並不是警察,也不是受到正式任命的人員,他們專門攻擊沒有響應政府呼吁按時停止營業的商家,以及沒有佩戴口罩的路人。

2020年到2021年,日本各地發生多起“口罩警察”辱罵、毆打未佩戴口罩者的惡性事件。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和攻擊,很多人選擇盡量佩戴口罩。為此,日本法務省在官網上發表聲明,表示決不允許個人為了自己的主張以任何理由傷害他人。法務省將“口罩警察”定性為“錯誤的正義感”,並將其與仇恨言論畫上等號。一些法律專家也紛紛在電視節目中發聲,警告人們這種行為一旦過度就將構成犯罪。然而,“口罩警察”“返鄉警察”“疫苗警察”等並沒有因此完全消失。記者的朋友說,疫情這3年讓本就習慣戴口罩的日本人將其當成剛需。

民眾既擔心被攻擊又不敢摘口罩

“反口罩警察”是針對“口罩警察”而言。從2022年開始,隨著病毒毒性減弱,歐美各國紛紛解禁口罩,日本又出現了對佩戴口罩者出言不遜的“反口罩警察”。這類人並不多,有些只是像堀江貴文一樣在自媒體上發發牢騷,但仍然讓很多人感到不安。這種不安,其實更多來自每個人自身。因為近期的多個調查都顯示,口罩全面解禁是一回事,老百姓選擇摘還是戴是另一回事。《讀賣新聞》2月17日至2月19日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受訪者表示“未來盡量繼續戴口罩”的約為60%,遠遠超過“盡量不戴口罩”的34%。表示要繼續戴口罩的男性佔51%,女性則高達69%。正因為有這麼強烈的繼續佩戴口罩願望,人們才會擔心自己“不合時宜”,成為“反口罩警察”的攻擊目標。

會選擇“繼續戴下去”

其實,在疫情之前,日本人就以愛戴口罩而聞名。這種戴口罩的習慣背后,是持續飆升的花粉症患病率。日本環境省於2022年發布的數據表明,2019年日本的花粉症患者已高達42.5%。因此一到春暖花開的季節,街上行人大都會用口罩武裝好自己。此外,在流感季節,大家也都習慣戴口罩進行防護。

消費者的需求就是商家進步的動力。日本口罩生產商開發出各種尺寸、造型、顏色的口罩,細節設計到極致,可以做到“顯臉小”“襯氣色”“不勒耳朵”“不蹭彩妝”“眼鏡不易起霧”“呼吸舒適”。因此,口罩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修飾外表的作用。即使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還是有很多人在選擇口罩時首選設計感,而非防護性。

經過3年之久的“口罩生活”,很多人已經不太適應以真面目見人。日本信息株式會社做了一項關於口罩優點的調查,有四成多的年輕女性認為口罩可愛、可以修飾臉型、遮住痘痘,有三成中老年女性認為口罩可以遮擋法令紋和暗斑,而男性中有三成左右認為戴口罩就可以不刮胡子出門,還能擋住口氣。因此,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表示會選擇“繼續戴下去”。

看來,口罩的摘和戴對日本人來說真是一個難題,至少在3月13日以后不會很快消失在日本街頭。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