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丹青:“游动”在中日文化间

徐敏

2017年05月22日08:41  来源:济南时报
 
原标题:毛丹青:“游动”在中日文化间

作家毛丹青在微信公众号上这样介绍自己:旅日作家,神户国际大学毛丹青教授,以日常生活为主线,不完全拘泥于对日本文化的细节描述,有时也写其他,但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日本人。

近日,毛丹青译作《火花》中文简体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火花》是日本搞笑艺人又吉直树的作品,在日本创造了三百万册的销售奇迹。以翻译此书为契机,就个人写作经历以及中日文化交流等话题,记者采访了毛丹青。

谈经历:人生最有意义的点是转折点

毛丹青的身份是“双语作家”,他是一名用日文写日本的中国人。这些年来,他一直游走于中日两国,致力于中日文化交流。他把莫言、余华等人的作品推介到日本;也用中文写日本,出版并翻译了多部著作。莫言评价毛丹青的作品时说:“在我的关于日本的梦境里,一定会有毛丹青这条鱼在游动。”从一名学术青年到移居日本投资生意,再到回归案头写作教学,旅日生活三十年中,毛丹青的人生经历了两次大的转折点。

在对待如何经营生活这件事情上,毛丹青信奉这样的信条:“一个男人在一段时间内只需要认真干好一件事情。”从北京大学毕业后,他先是进入了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走上了一条“纯学者”的道路。两年之后他前往日本留学,成为一名日本的中国留学生。“那时候很穷,课余时间就去打工,慢慢就做起了鱼虾生意。”毛丹青说,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十分疲劳并且很难兼顾,干脆就全身心投入到鱼虾生意中。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次大的转折。

对于初到日本的感受,毛丹青形容是“自己像是一座孤岛”,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这给他带来了很多智慧的冲击和知识的积累。在日本经历了十余年的职场生涯后,毛丹青发现自己还是喜欢文学、喜欢思辨,于是果断辞去了所有工作,用一年的时间在日本各地旅行,他把这段经历称之为“放浪旅行”。

“旅行主要是为了给自己提供写作素材。”毛丹青说,那时候立志用日语来写作,用别人的语言写别人的文化和心情,这其实要求非常高。为了避免“自说自话”,为了在业界能有一席之地,素材的收集就十分重要。不了解日本文化的经典不行,此外还要自己一步步去挖掘,能够写出甚至连日本读者都不知道的东西。与之前的生意场相比,这又是一次很大的转折。“我在这种转换中有种大撒把的感觉。”毛丹青说。

现在,毛丹青弃商从文又回到了案头,同时在大学教书也已经九年了。谈到这种普通人很少经历过的较大角色转换,毛丹青觉得这样的经历对他来说非常珍贵、丰富和刺激。“人生最有意义的点,也许不是在起点,不是在终点,而是在转折点。”毛丹青说,每一个转折和每一段经历他都是全身心投入的,没有一点犹豫。这两次转折对他的意义都很重要。

谈中日文化:这是国人空前大规模了解日本的时代

旅居日本三十年,毛丹青也是一位让国人更加了解日本的文化使者。他认为,中国需要向日本学习的地方不亚于日本需要向我们学习的地方,日本的一些核心文化是支撑整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原动力。而毛丹青在推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对于现在中日民间旅游的兴盛,毛丹青说,现在了解日本的愿望和行动已经进入了中国人的家庭。原来的中日关系是由政府开始的国家关系,最早影响中日的就是1972年的中日邦交正常化,这是由一批政治家主导的。但是现在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如此大规模的学生、老师或者家庭到日本去旅游的情况,这个势头将来可能会继续增长。

“中国对日本如此大规模的了解在历史上是空前的,而且是非精英化的。”毛丹青说,几百万人次到日本旅游,对这个国家的认识就不只是停留在东京、大阪这样的大城市中,日本人生活的全貌其实也都活生生地呈现在国人面前。这种席卷式的对日本大批量了解,不是在精英层次上,而是在普通人的实践当中,中国至今还没有经历过如此大规模了解日本的时代。毛丹青举例说,他在翻译日本作家又吉直树的《火花》时能够感受两国文化的交流和互相认知。过去国人阅读日本文学作品是有些隔阂的,比如日本民族特有的榻榻米、日本酒、木屐等;但是《火花》这本书描写的世界很容易移植到国人的生活中,书里所描写的地铁、公园、小酒吧,读起来一点都没有违和感。

正是因为这种大规模的了解,毛丹青坚信中国公民在日本旅游时,已经不再只是走马观花,他们对这个国家的理解也变得更加理性和客观。现在很多数字反馈,到日本旅游的“回头客”也越来越多,因为他们逐渐发现在这个国度里面,有些文化滋养对我们是有意义的。

与此同时,毛丹青也在课堂上不遗余力地给日本青年人介绍中国文化。比如他曾在课堂上播放《舌尖上的中国》,学生们惊讶中国人能用五谷杂粮做出那么多的食物。“主食那一集里,有好几个镜头是驴拉(,还遮着眼睛。对于80后和90后的日本学生来说,他们很好奇,之前也看不到这个东西。”毛丹青说,看过纪录片之后他们才知道中国文化这样深,而不只是他们在日本的影像中看到的北京、广州、上海的大酒店、豪车等。谈《火花》:开辟日本文学的新领域

《火花》讲述的是关于两个不走红的搞笑艺人,探索漫才(日本的一种站台喜剧)之路的搞笑哲学故事,此书出版后奇迹一般在日本销售了三百万册。这本书的作者又吉直树,是一名搞笑艺人,近期毛丹青将其翻译成中文版。“以前看过又吉直树的漫才表演,《火花》很快就把我吸引住了,尤其是他的笔力之强大,有时挺惊人的。不用说,阅读时的第一感觉是让我想翻译的最大动机。”毛丹青说。

日本漫才艺人最基本的功夫就是要具备“让人笑出来的能力”。毛丹青说,和中国此前的情况差不多,在日本,这个职业过去是出身贫苦的孩子才会从事。近二十年来,日本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很多高学历或者富裕家庭的孩子也喜欢上搞笑艺人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也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艺人能让别人笑出来,就需要对别人有深入的观察和冷静的判断,才能将一种恰到适宜的幽默焕发出来。所以从事这个职业也并不容易,需要长时间的修行、训练和跟班学习,最后才能站到漫才艺人的舞台上。又吉直树就是这样的一名艺人。

毛丹青给这位搞笑艺人出身的作家很高的评价。“又吉直树搞笑的水平很高。因为他是个有名的读书家,从小就饱读群书,书本上的知识支持了他去设计各种笑料和段子。这样他的笑料格局就很大,有庞大的知识架构做支持,而不是单纯从身边的琐事中提取。”毛丹青说,这个在日本漫才艺人的行业中是很少见的,当然也很难得很珍贵。

从日本当代文学来看,把艺人的世界写到纯文学当中,在过去是很少见的。而且又吉直树所写的不是单纯的搞笑段子,而是艺人作为社会中的一分子的真实生存状态,他们的梦想、挫折,甚至是绝望等等。毛丹青说,从这一点上来说,《火花》这本书开辟了一个新的写作领域。此外,又吉直树的文学表达能力很强,这在社交媒体发达的年代尤为可贵。又吉直树对纯文学的把控能力和对细节的把握,在这本书里都表达得淋漓尽致。

“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说,应该给《火花》很高的评价。”毛丹青说,确实,业内评论界对这本书评价甚高,两年三百万册几乎也是一个空前的销售数字。这证明在广大日本读者心目中,还是希望通过阅读纯文学,来找到心灵治愈的方法。

(责编:袁蒙、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