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林和夫:回顾作为JICA年长志愿者的两年生活

2017年03月28日16:48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去年,向中国派遣JICA志愿者项目迎来了30周年。而我首次接触中国是在20多年前。当年,我在山西省的太原先学习中文,之后移居安徽省合肥,虽然不是作为JICA志愿者,但也是作为日语教师,教授了两年导游日语班的学生,然后离开了中国。当时,了解到JICA的活动后,我就考虑以后作为JICA志愿者再次回到中国来。这个想法在过了20多年后终于得以实现。只不过是作为JICA年长志愿者,同时也是作为一名日语教师,被派遣到一家教科书出版社,而不是去学校。我的任职单位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社),是出版中国的标准日语教材《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以下简称《标日》)的出版社。《标日》也是我首次参与编辑的一部日语教材。上世纪90年代前期,我在中国的电视上看到了以《标日》为教材的日语讲座节目,但是做梦也没想到将来会在发行这本教材的出版社工作。

在人教社,我作为JICA志愿者工作了两年时间,协助编辑了一些中国的中等教育教材。赴任之初,心中一边对自己能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深感不安,一边开展着工作。而周围的人们、编辑室的同事也不断给予我建议和鼓励,因此之后我就以努力提高中国的中等日语教育的水平为目标开始不断地摸索。随着不断参与教科书的编辑和教材的制作工作,我对中国的中等日语教育的理解也逐渐增加,并参加了中国全国中等日语教育教师研修会。不知不觉中,在人教社的日语编辑室做了不少工作。

两年时间虽然很短暂,但如果能对中等日语教育这种公共教育提供帮助的话,我将非常高兴。关于公共教育,有位老师解释称:“所谓的公共教育,…与该国国民将梦想的意义托付给下一代有很深的关系。”对于这样的事业,一想到我也能参与其中就感到非常幸福,同时也觉得责任重大,在这种心境下我一直工作至今。同时,我也在不断地思考当代中国的人们想向下一代传递什么重要的东西。

教科书的编辑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也不是两年时间就能完成的。特别是外语教材,必须对每句话都进行细致地审核。另外,从项目和内容、整体的构成到上课时的使用方法,也要多方考虑。当然,这也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工作。这需要协同进行,一点一点地完成教科书的编辑工作。这项工作,需要一边考虑使用教科书的学生们的需求一边进行,也是一项令人愉快的工作。学生们通过使用这些教科书学习日语,在中日问题上加深理解,通过日语学习还可以学到很多的其他的事情,一想到这里,我就觉得不管是作为一名日语教师还是一名编辑,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责编:任石、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