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中日友好 人民大学三十九棵樱花树的故事

2017年04月14日14:36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编者按: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年,回顾往昔,我们深感两国的友好关系来之不易。这其中,既有中日两国老一辈政治家的积极努力,也有中日两国民间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因此,也可以说中日友好在两国间受到广泛期待,而发生在人民大学的这个故事就是对此最好的诠释。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李大忠

每年春天,当人民大学校园里的樱花盛开的时候,我总会前去观赏,并回忆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我教过的一名日本学生。他叫末次茂树。是他向人民大学捐赠了三十九棵樱花树。关于这些樱花树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日本侵华期间,一个叫末次节雄的日本人在中国东北铁路系统工作。他亲眼看到日军杀害中国老百姓的残暴罪行,暗自下决心:以后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两国人民交流的桥梁。一九五二年,他的儿子末次茂树出生。从少年时代起末次茂树就牢记他父亲的嘱托,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学习期间,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就选学了两年汉语。末次茂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来到中国人民大学留学,还选学了我开设的病句分析课。他性格内向,但课堂上总是利用一切机会积极提问、发言,所以他的汉语水平提高得非常快。一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结业回国工作。后来他又被派遣到北京,任日本航空公司驻京办事处的首席代表,如愿地成为中日两国交流的真正的“桥梁”。

风华正茂的末次茂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令人十分痛心和惋惜的是,一九九一年,三十九岁的他不幸罹患重病,英年早逝。末次茂树临终前向父亲末次节雄诉说了自己的遗愿:“自己虽然不能再为两国人民的交流继续效力了,但是希望父亲在中国购买三十九棵樱花树,栽种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校园内,三十九棵树象征我只活了三十九岁,但是樱花树和每年盛开的樱花代表了我的愿望,盼两国人民永远友好。”

上述内容都是当时人民大学留学生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我的。我接到通知参加学校领导对末次节雄先生的接见,然后再参加樱花树栽种仪式。

我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回家找到了末次当年参加我开设的“病句分析”课程的结业考试答卷,考试成绩是98分。在校领导接见其父亲的仪式上,我双手将末次茂树的答卷交给了他的父亲。老人也双手郑重地接过答卷,随之深情地说:“这是我们的家宝啊!”

(责编:袁蒙、陈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