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各界人士纷纷向纪念馆捐赠史料文物

铁的证据捍卫人类记忆【3】

2017年12月13日08:24  来源:南京日报
 
原标题:标题导航

铁证如山,任何人无法否认南京大屠杀史实

2016年12月13日,东京审判法官后裔梅小璈捐赠《梅汝璈法学文集》。

2016年12月13日,收藏家王旭捐赠日军个人相册。

纪念馆的捐赠来自社会各界。去年12月,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的“东京审判”中的中国法官梅汝璈之子梅小璈向纪念馆捐赠了梅汝璈生前用过的烟嘴、怀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工作用纸一张以及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印行的《梅汝璈法学文集》,该文集收入了文章《关于谷寿夫、松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杀事件》。

梅小璈说,父亲的这篇文章于1961年发表在《文史资料选辑》,文章呼吁对南京大屠杀要及时调查、加强研究。其他捐赠物件也都是梅汝傲先生生前用物,有着特别的意义。尤其是那张工作用纸,也是很偶然找到的,也比较珍贵,上面印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1946”。

老照片是历史的忠实记录者。2016年5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获赠一本《北支派遣纪念》照片集。这本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照片集大部分是侵华日军拍摄的参军入伍、亲历战争的影像,是日本侵华罪行的真实反映。照片集是北京影像资料收藏家王旭在寻找日军侵占定州时期影像过程中意外找到的,他曾多次向纪念馆捐赠史料。王旭说:“捐赠这些史料是希望提供一份铁证,让世人更好地铭记那段历史。”

这是一本日本侵华士兵的相册,装帧考究,封皮为皮革压制战场图案底纹,上面标注有“北支派遣纪念”,下面为相册主人的名字“腾岛泰男”。相册里面的衬纸是黑色绵纸,前几页粘贴的是攻陷城市的纪念邮戳,后面是装裱在衬纸上的100多张2—8寸黑白银盐照片。

“银盐照片经过严格的印放、充分的定影和水洗以后,经历100年是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的。”王旭说,影集中,有一部分照片记载了日军在南京郊外、扬子江沿岸、大校场机场屠杀我同胞,尸体堆积如山的惨景,也有一部分是日军攻占南京时占领南京城墙的照片,是国内研究领域比较罕见的历史照片资料。

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卫星对照片集进行了评析考证。王卫星介绍,在收到这本照片集之后,“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的专家成员们即展开了对老照片的分析研究工作,经专家们的反复对比考证,可以确定这批照片真实地反映了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一些历史事实细节,真实可信,来源可靠,极有可能是曾参与南京大屠杀的侵华日军第16师团的士兵拍摄的。

2015年12月,一本记录70多年前日本侵华战争训练和战争动员的《受训笔记》,由收藏者昆山市华藏寺方丈秋风捐赠给纪念馆。《受训笔记》是一名叫樱井弘的日本老人在其少年时期接受“决战”训练期间所记录的笔记。2003年秋风方丈一名法号“常德”的俗家弟子旅居日本勤工俭学,在日本岐阜县海津市,这位兼习佛学的留日青年,通过家政义工结识了一位叫樱井弘的日本老人,他负责照料老人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2005年夏,在他完成学业计划归国时,已年近耄耋的老人将其珍藏数十年的笔记交给了他,因为“这是一本跟中国有关的笔记,请你带到中国去。中国人,须记住曾有这样一种窥视。”

笔记主线分为四个部分,一是日本“立宪国”本土的情况,二是世界地图及相关情况,三是亚洲地图及相关情况,四是中国地图,包括中国东北“伪满洲国”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的情况,详细记录了中国各重要战略地段的气候、水文、商贸等,一些内容甚至精确到长江汛期与枯水期的行船水位、水井可供部队饮用人数等。笔记还有对诸如“铁牛部队”、“万岁军”等部队在浙东、江西、滇缅战场侵略“战果”的宣扬以及20多幅手绘地图等。

“《受训笔记》所记录的史实、手绘地图等一手资料,充分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在日常生活和训练时,通过各种细节灌输、固化、加深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充分暴露出日本企图吞并中国、掠夺资源的野心。”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本笔记对于研究南京大屠杀及日本侵华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一份难得的加害者证据。 

(责编:刘戈、张丽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