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東京8月23日電 據日本《日刊現代》報道,當今時代,已經不僅隻有男女兩種性別。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計劃從2020年度開始招收跨性別者新生,並明確注明在填報志願時需要滿足的條件是“戶籍証明或者自己認為是女性”。
不過,實際的日本教育中仍然存在很嚴重的性別歧視。最近,東京醫科大學在升學考試中對女性考生集體減分,這正是其代表性事件。並且,在發達國家中,日本女子大學為數眾多,這也是出名的。
武庫川女子大學教育研究所的安東由則教授撰寫的報告稱,截至2016年,日本國內共計777所大學中,女子大學有77所,佔比達到1成。
而美國共有3011所4年制大學,女子院校隻有39所﹔韓國226所大學中,女子大學僅有7所,佔比為1%∼3%左右。不過,發達國家中存在女子大學的情況本來就是少數。
日本與頂峰時期相比,女子大學已經減少了將近21所。盡管如此,日本仍舊屬於“女子大學大國”。
當然,日本也在發生一些“變化”。
日本女子大學和學習院女子大學分別與學習院大學、立教大學、早稻田大學設立了學分互換制度。此外,其他大學的男學生可以在日本女子大學和學習院女子大學上課,校園內情侶和男女成群結隊也是很普通的現象,沒有以前那種“不許男人入校”的氛圍。
雖然男女分開進行教育的意義已經不太明確,但是日本女子大學不能推進男女同校也是有其原因的。
大學通信公司負責人安田賢治介紹說,明治時期,教女學生裁縫,培養職業女性是日本初期女子教育的目標。這也成為許多女子大學創建的精神所在,並且一直持續到現在。如果女子大學推進男女同校,從前創辦學校的根基就會被推翻,其歷史及存在意義將會消失。雖然時代朝著男女同校的趨勢發展,但實際情況是不容易輕易轉型。
越是歷史悠久的老牌女子大學越難靈活處理,甚至還出現了像青山學院女子短期大學那樣被迫停止招生的情況。
至學館大學的前身是中京女子大學,2007年,中京女子大學首次在日本國內招收了男學生,並根據需求已經在2010年實現了男女同校。
2015年,福岡女子大學因為不受理20多歲男性的入學申請而被起訴。之后,訴訟雖被撤銷,但畢竟引發了一場糾紛。
放眼未來,日本女子大學出路究竟在哪裡?(編譯:張益益 審稿:許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