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慰安婦’受害者的繪畫故事”主題展在韓國舉辦

“銘記歷史,讓悲劇不再重演”

2018年11月01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銘記歷史,讓悲劇不再重演”

  10月22日至31日,韓國首爾市政府和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在首爾舉辦了“日軍‘慰安婦’受害者的繪畫故事”主題展。展覽主要展示了韓國畫家李京信的130余幅鉛筆畫,記錄著日軍“慰安婦”受害老人面對傷痛、接受美術治療的故事。

  “面對戰爭慘痛經歷,希望受害老人勇敢作畫戰勝苦痛的樣子能為后世所記憶。”李京信在畫展現場與本報記者分享了她與老人們的故事。

  李京信回憶道,1993年初,那時隻有25歲的她第一次得知“慰安婦”受害老人們的悲慘境遇后,開始思索著能否通過自己所學繪畫,打開與老人們交流的窗口。或許是感動於這位年輕人的執著和熱忱,有兩三位受害者老人陸續參加了美術課。

  在李京信的學生中,姜德景老人在不到6個月時間內就能畫出像樣作品了。而李容女老人,讓這位年輕繪畫老師感到擔憂。她說,李容女奶奶常常喝酒度日,一喝酒就會失控,總會因為小事而發脾氣。后來她才知道,那是戰爭傷痛和悲慘經歷給她們帶來的“后遺症”,揮之不去。

  經聯系醫生、查找資料,李京信把美術課程變成了美術治療,內容也從教老人們素描眼前所見的實物,變成了引導她們描繪內心世界,抒發戰爭帶來的傷痛和戰后艱辛生活中的隱忍。

  時隔20多年,站在自己畫作《我的紅色嘴唇》前,91歲的李榮洙老人駐足感慨道:“這麼多年,不論嚴寒酷暑,我們堅定要求日本謝罪、正視歷史真相、進行法律賠償。”痛苦、憤怒、憂傷……百感交集,李榮洙老人選擇用色彩絢爛的線條勾繪出緊閉的雙唇來表達自己的內心,畫下了“慰安婦”受害者老人的第一幅作品。

  之后,受到鼓舞的老人們紛紛勇敢地拿起畫筆,表達內心世界。如姜德景老人畫下了《摘梨的日軍》。梨在老人兒時是珍貴的東西,她在梨圖案上畫上少女模樣,來抨擊日軍奪走了她們最寶貴的純貞。5年時間裡,姜德景老人畫下了《拉包爾“慰安所”》《被奪走的純情》,金順德老人畫下了《未能綻放的花》《被強征》,李容女老人畫下了《自畫像》《沐浴的少女們》……這些畫作傳達的故事給世人帶來了反思。

  如今,曾經主要參加美術治療的4名“慰安婦”受害者中,在世的隻有李榮洙老人1人。就在畫展舉辦期間的10月26日,97歲的韓國“慰安婦”受害者河佔連老人因病離世。韓國政府登記在冊的240名“慰安婦”受害者中,在世者僅剩27人。

  日軍“慰安婦”問題一直受到韓國社會高度關注。東北亞歷史財團相關人士表示,今年是韓國將8月14日定為日軍“慰安婦”受害者國家紀念日的重要年份,舉辦此次畫展意義重大。

  “如今健在的老人已經不多了。”首爾市長朴元淳指出:“舉辦此次畫展的意義在於,銘記歷史,讓悲劇不再重演。”

  本報記者在展廳出口處看到一棵挂滿了訪客留言卡片的祈福樹,“看了畫展后,我們對受害老人的遭遇越發同情”“希望未盛開的花能在另一個世界盛開”……(記者 陳尚文)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01日 21 版)

(責編:許文金、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