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日本为何频频申遗为殖民侵略史正名

2015年05月17日10:17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人民网5月15日讯 5月4日,日本文部科学省文化厅宣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已将“日本明治时代的工业革命遗产·九州、山口及相关地区”的23处设施列入申遗“建议名单”。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将在德国波恩举行年度例会,评定是否把它们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日本此次申遗项目因涉嫌为近代殖民扩张、野蛮侵略的历史正名,受到中、韩等国坚决反对。

浑水摸鱼 多处遗址与侵略战争相关

可以说,日本这次申请的“明治日本的产业革命遗产”中充满大量参与二战侵略罪行的工厂和企业。

这一申遗项目大体涵盖1850年至1910年,涉及钢铁冶炼、造船、煤炭等行业。这些遗址中,有的确实建造于明治维新之前的幕府时代,例如韮山反射炉、集成馆等,但更主要的项目建于明治维新后,与日本在明治时期及此后发动的系列侵略战争密不可分。

例如,位于福冈县境内的“旧官营八幡制铁所”。它用甲午战争赔款兴建,二战前是日本最大的国营钢铁厂,在日本侵略扩张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二战时,日军所用的军舰、坦克等重武器大量采用了八幡生产的钢材。从1905~1945年,日本从中国抚顺共计掠走近两亿吨优质煤炭,主要供给的就是这座钢铁厂。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湖北大冶,疯狂开采当地铁矿,7年间掠走优质铁矿420万吨,主要供应的也是这里。

还有,项目中的“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所”。这个造船厂建造的神风型驱逐舰“白露号”参加过1937年淞沪会战,战列舰“雾岛号”曾偷袭过珍珠港,战列舰“日向号”、“武藏号”更曾是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旗舰,而“天城号”,则是截至目前日本乃至世界最后一艘在战争期间毁损的航母。

(责编:陆晓鸥、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