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AI时代外语教育的苦恼与摸索(5)

外语教育的历史

2019年01月31日10:04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中国游客已连续五年蝉联出境游第一大客源国,单看2018年国庆黄金周,出境游人数就高达700万人次。苏宁易购发布的国庆出行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随着越来越多人走出国门自由行,今年翻译机销量同比增长高达1107%。

翻译机市场的爆发离不开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AI时代,我们还用学外语吗?翻译这个职业会失业吗?带着这些思考,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日中友好市民俱乐部理事长、日中友好中国大学生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大赛评审会主席小野寺健先生撰文《AI时代外语教育的苦恼与摸索》,试图探讨外语学习的意义与乐趣所在。

第五章 外语教育的历史

日本的外语教育始于伴随中学英语教育而兴起的精英教育。在现代化建设初期的日本,介绍欧美的现代制度和技术被认为是学者的职责,对于这样的风潮,学会也没有唱反调,而是任其发展。

从唐朝引入律令制,到明治时代的现代化进程,都是在社会环境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临阵磨枪进行的,是单纯的复制和“全盘接受”。

但是彼时,藩校和寺子屋等教育机构所宣扬的儒家学说在社会中广泛渗透,因此外国专家博瓦索纳德起草的民法引发了“民法出,忠孝亡”的民法典争论,导致民法实施延期,封建家族制度得以暂缓保留。

就这样,尽管当时立法在推进,但是现代法律的宗旨这一部分被删掉了,因而当时实施的是落后的民法。

虽说这样的例子在法制史上是反面教材,但是由于是和本国文化融合后的产物,所以称之为“间接接受”。

我第一次来中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是日语教育的黄金时代,通过日语能力考试就相当于有了就业的敲门砖,此后迎来了同声传译和笔译作为热门工作的时代。仿佛是为了印证这一潮流,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访问天津时,时任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修刚致欢迎辞,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健宜担任翻译。

就这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学教师在外交和商务领域都备受尊重。而到了我跟随前日本驻华大使宫本雄二访问河南省时,随行的有两位翻译,一位是大使的专职翻译,另一位是中国日本商会雇佣的中日双语翻译,实力差距已经相当明显。

大学教师和商务翻译人员的区别在于,大学教师能够担任的翻译范围更广,而商务翻译在专业领域和应变能力更强。

话说回来,随着时代变迁,N1合格证的含金量越来越低,同声传译和笔译在AI的时代会不会是风中残烛呢。

上期回顾

(责编:陈思、陈建军)